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柴巷,见证了赣州市民的烧柴艰辛

(2016-09-29 09:21:10)
标签:

历史

图片

文化

杂谈

分类: 赣州历史人文

柴巷,见证了赣州市民的烧柴艰辛

 

柴巷实际上是云峰巷的延伸,与大华兴街、梁屋巷呈直角交汇。原巷宽两米左右,长百米。 2006年建有一栋客家特色建筑,将右边改造了,左边剩下几栋老宅未改造。

这里是老城区人通往中山路、大坛前的商业繁荣之要道。旧时候人来人往,柴巷又是木材烧火集散地,故叫柴巷。五十年代前,赣州日用烧火为柴火和烤火木炭。赣州附近乡下的老表,挑一副烧柴、木炭进城,都在这里交易了,还有建春门码头船运来的柴火,也是在这里交易的。交易达成,老表挑着柴火跟随买主回家,堆好柴火付了钱,交易才算成功。几百年都是这样过来的。然后,老表换得钱来在城里添置生活用品。还有的市民自己去贡江边的船上买柴火。1958年推广烧煤后,才逐步禁止砍伐森林,市民绝大部分改用烧煤了。柴巷改卖煤球、煤灰了。

对于赣州市民的烧火艰辛,我是有切身体会的,只要是七十年代前出世的赣州老少爷们,他的吃的喝的都离不开这里的经历,都是从柴巷里走出来的,为此值得一书,让我们的后辈子记着这个历史节点。

赣州一九九五年前没通火车,是一个交通闭塞的城市。也没有较大煤矿,靠汽车外地运输煤炭入市以供民生。本市信丰煤好烧,却开采量少用于工业锅炉。于都煤煤矸石多不易点燃。赣州取缔烧木柴后主要配给居民于都煤,烧起来用木材点燃很费劲。赣州是全国最高价,2.5元每百斤已掺黄泥巴的煤粉制品。不好烧居民没办法,苦不堪言,只好去买高价柴火烧(每百斤10元,那时普通市民的工资才三十六块五)。有路子的托司机捎柴、捎煤,司机是最吃得开的职业。那些穷苦的百姓怎么办呢?工厂烧过的煤砟子一倒出来,就被孩子们扒开挑拣。妇女孩子还在河边捡拾木头碎皮。这种状况,一直维持到八十年代的液化气瓶出现,才有好转。九十年代初,赣州开始有了管道煤气(非液化管道气),后来又改液化管道气,全市市民走上了安全高效的燃气之路。

历史会记住它,柴巷——见证了赣州市民的烧柴艰辛。


柴巷,见证了赣州市民的烧柴艰辛
柴巷,从大华兴街、云峰巷和梁屋巷交汇开始
柴巷,见证了赣州市民的烧柴艰辛
至今剩下的老屋
柴巷,见证了赣州市民的烧柴艰辛
老屋
柴巷,见证了赣州市民的烧柴艰辛
老屋
柴巷,见证了赣州市民的烧柴艰辛
通往建春门广场这段已经改造,右边是一栋客家建筑——市场
柴巷,见证了赣州市民的烧柴艰辛
柴巷
柴巷,见证了赣州市民的烧柴艰辛
客家式建筑
柴巷,见证了赣州市民的烧柴艰辛
出来即是建春门广场——大坛前
柴巷,见证了赣州市民的烧柴艰辛
站在中山路看柴巷
柴巷,见证了赣州市民的烧柴艰辛
柴巷
柴巷,见证了赣州市民的烧柴艰辛
柴巷
柴巷,见证了赣州市民的烧柴艰辛
建春门广场,曾经的大坛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