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历史文化 |
分类: 故事传说 |
八哥告状(赣州民间故事)
赣州乡下有户人家养了只八哥。主人喂它,教它说话,他就是不开口。主人以为他笨,就没当回事。家中上下,进门出门都跟它打声招呼,“八哥”!
一天,主人、奶奶出门,叮嘱媳妇,“嫂嫂,按时给八哥饮水进食!”,“诶!”媳妇连忙答应。媳妇见家婆不在家,转身就在灶间舀缸里的油,烧油炸米粿。被八哥看在眼里。媳妇小儿在外玩耍回来,进门就嚷嚷,“好香好香!”也不逗八哥玩,边吃边说,“油炸米粿好吃!”,“嘘!”媳妇叫儿子别声张,别给外人听见告诉奶奶知道了。一会,大儿子回来,惊讶地说,“又偷油炸米粿了?”媳妇死劲用手闭了闭他的嘴巴,说别给人知道了。
晚上,主人、奶奶回来。从来不说话的八哥绕嘴学舌起来,“八哥八哥,好香好香!”,奶奶莫名惊诧,心想八哥说话啦?!就问,“嫂嫂,喂食没有?”嫂嫂还未回答,八哥就叫唤起来,“嫂嫂,嫂嫂,。。。”大家一起奇了怪了?嫂嫂心想,下回说话要注意了,八哥开窍了。
最高兴的是主人呐,八哥说话了。谁料八哥继续丫丫,“偷油~偷油~炸果果!”大家唰地一起望着媳妇,她脸上红一阵白一阵,结结巴巴解释说,“儿子吵闹要吃米粿!”说完,从厨房角落端出来,孝敬家公家婆。这事就过去了。主人高兴来来不及,八哥聪明啊!天天精进喂食,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教它说话它却跳上跳下,说话也不见长。
又过了些时候,主人双双进城做客去了,还说在亲戚家过夜,依然叮嘱照顾好八哥。嫂嫂又想烧米粿了。心想不行,得避开八哥,就在鸟笼上拂了它两下,“死八哥,还会告状!”随手找个密实的竹笼把它盖住,“短命种,克死你系(扣住你),窾(看)你多呗垃涩(多嘴)!”
她去灶前推起大磨。口中唱起“养只猪崽无尾巴,推砻(推磨)——叽咕架(吱呀呀),。。。”的歌,一边把油缸的油舀进大锅,一边和米浆烧火炸粿子。丈夫回来边吃边笑,说,“八哥看见听见了冇有(没有)?你食嗯消(吃不消)!”媳妇说,“管计(它)告,捱克死计(我闷死它)嘻(去)!”丈夫一听赶紧掀开竹笼,八哥有毛子(有点儿)脚软盼盼晕(晕),赶紧喂水喂食。丈夫骂道,“死人,差点子捂死哩?”八哥说,“推砻——叽咕架!”媳妇撸撸舌头,“休命,咁都会哇?”丈夫死命捧腹大笑。
第二天,主人回来。八哥叫唤起来,“八哥八哥!哔里巴拉!”说得这么顺溜,主人以为是重复的老话,笑呵呵地撩泼说,“哔里巴拉娘个头(两锅头)!”“烧米粿,烧米粿!” “她敢?!”“她敢,她敢!” 说得主人不知有多高兴。这倒提醒了主人奶奶,跑去厨房看油缸里的油。她一看少了一大截,立刻发火,“啊呀嘞,你这个败家精,又烧米粿食?油矮了一大撮嗓?” 媳妇还强辩,“没有没有!”八哥子丫丫地,“偷油偷油!” 家婆拿起棍子打媳妇。这边八哥又烧火,“嫂嫂拿竹笼克(盖)我!”气得婆婆把媳妇撵了出门,三天不敢回家。
打此,主人更喜欢会告状的八哥了。不过,它依旧不说话。不说就不说,那是没到说的时候。主人明白养了个抓小偷的‘村警’,从此拿它当个宝。庄户人家过日子需勤俭节约,家人也不列外,是不是?媳妇也学乖了,不敢再偷油烧米粿了。于是,十里八乡乡传开了八哥告状的故事和这首民谣:
嫂嫂偷油炸米粿。
‘哔里巴拉’,
烧了一锅又一锅。
‘西哩唆咯’切(吃)米粿,
嫂嫂嫌我嘴多。
她拿竹笼艮(盖)我,
救我的是哥哥。”
博文本人原作,图片来自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