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生活只是基础需要,精神生活则是更高追求
(2025-10-15 10:16:57)物质生活只是基础需要
 
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为人民服务就是为人民群众需要服务,人民群众的需要有两个层次:物质生活需要是基础层次,精神生活需要则是高级层次。为人民服务也应该兼顾这两个层次,首先为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需要服好务,在此基础上努力为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需要做好奉献。
人民群众物质生活需要主要指吃、穿、住、行等方面的需要,这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需要。诚如恩格斯所说:“人们必须首先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1995年版第776页)而要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需要,首先必须发展生产力,特别是先进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为人民提供质高量足的物质产品,同时必须搞好生产关系方面改革,特别是分配关系改革,以保证人民群众能公平并充分享用生产发展成果,逐渐实现共同富裕。改开以来,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我国经济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有了较大提高,目前已普遍达到小康水平,并正在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进军,充分显示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人民群众精神生活需要包括内容极多,主要有政治生活、法律生活、道德生活、艺术生活、科技生活、理论生活、宗教生活等。精神生活是人类生活的高层次内容,虽然具体内容、社会属性、成熟等级(如艺术的“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两个等级)有别,但不可或缺。精神生活的主要功能是提高人的生存质量,完善个体人格,创造和美环境,指明前进方向,激发前进动力,等等。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是不同的,后一个发展阶段的精神生活总会高于前一社会阶段的精神生活。例如,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政治水平、法治水平、道德水平、科技水平等就都远远高于旧中国,随着时间的推移,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内容将更加丰富,水平也将更加提高。
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需要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有时物质生活的需要紧迫一些,有时精神生活的需要则更强一些。因而党和政府为人民服务也应适时调整。例如改开初期,人民群众对改善物质生活的需要更强烈一些,我国政府的发展中心合理地放在了发展经济上,目前,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需要仍然旺盛,但对精神生活的需要则日益突出起来,因而我们在继续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物质生活需要的基础上,应该在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精神生活需要上下更大功夫,例如应更多强调“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各个层次的学校教育、指导和保障自媒体事业发展、创造更多更好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等。这样不仅有利于更好为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需要服务,也会进一步促进人民群众物质生活的改善,从而推动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整体性跃升。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