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行为动因浅析
(2025-08-24 16:54:56)个体行为动因浅析
任何个体行为都是受动因支配的。就性质来说,既有物质动因,也有精神动因;就空间而言,既有外部动因,也有内部动因;就时间而言,则既有长期动因,又有短期动因。总之,个体行为的动因是多种矛盾因素的综合统一。
首先,个体行为动力是内在要素动因与外在动因的统一。所谓内在动因是指个体行为的内在驱动力。包括个体的内在生理、社会需要和心理、精神需要两大方面。例如吃饭穿衣就是个体内在的基本生理和社会生存需要,这种需要就驱动人去从事生产活动;追求满足和快乐是人的基本心理和社会精神需要,这种需要驱动人去从事唱歌跳舞等艺术创作活动。所谓外在动因是指个体行为的外在驱动力。例如面对外部自然或社会力量的攻击,个体就会进行躲避或反抗,面对生存资源的吸引和刺激,则会进行开发和占取,等等。通常情况下,人的行为动因都是由这两方面构成的,其中内部驱动力是主因,外部动力是次因。但在特定情况下,外部驱动力也可能成为主因,而内在驱动力则是次因。例如反侵略战争的发生就是由于外敌入侵原因引发的,抗震救灾行为则是由于自然灾害的原因驱动的。
其次,个体行为动因是物质因素与精神因素的统一。所谓物质动因是指物质生活的驱动因,人要生存和发展总是离不开物质生活的,吃、喝、穿、住、行是物质生活的基本内容。为了维持生存和发展,人就要从事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为了物质生活更好一些,人就会设法提高生产活动的质量和数量,经济学上的“物质刺激”论就是以此为依据的。所谓精神动因是指精神生活的驱动因,包括理论、思想的指导、艺术形象的吸引和感召,科学技术创新发明志趣的趋使等等。在人的社会生活中,物质生活是最基本的行为驱动因,精神生活是第二位的行为驱动因。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精神驱动因也会成为人类行为的主要驱动因,例如钱学森等科学家的冒险回国就是在爱国主义精神驱动下做出的,“两弹一星”的研制也是科学家在爱国精神的趋使下完成的,至于革命先烈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的先进行为更是在争取民族独立和共产主义理想的驱动下做出的,如此等等。
再次,个体行为动因也是长期动因与短期动因的统一。所谓长期动因是指始终支配个体行为的动因,包括生存发展动因、人生观、价值观等动因。工人做工,农民种田,知识分子搞科学研究,艺术家搞创作都需要长期动因的支配,否则,工作就会难以为继,也难以取得大成果。所谓短期动因则是短期内起作用的动因,如即时的情感冲动,完成某一项工作后的物质和精神激励,等等。长期动因和短期动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个体的行为选择。
在探索人的行为动因时,应把上述因素结合起来。一方面,在探索人类行为的内在动因时,既要看到人的物质需要动因,还要看到人的精神需要动因;在探索人类行为的外在动因时,则既要看到外部物质力量(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的驱动作用,也要看到外部精神力量(理论、艺术等软实力)的驱动作用;无论探索或开发哪种动因,都要注意把长期动因与短期动因相结合,以增强个体行为的韧性和灵活性。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是需要人们有充足、强大且持久动力因支持的,我们应把各种驱动现代化行为的动力因素结合并协调起来,以求顺利达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