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平衡问题浅谈
(2024-12-19 08:47:54)经济平衡问题浅谈
平衡是事物存在的基本形态。所谓平衡即指物质、能量、信息在系统时空内的分布基本一致的状态。例如市场经济内部的产、消平衡就是指生产领域的商品量与消费领域的商品量基本一致的状况。平衡态是事物保持稳定的基础。事物除以平衡态为基本存在状态外,还以非平衡态为存在状态。所谓非平衡态即指物质、能量、信息在系统时空内的分布不一致的状态。例如市场经济的不平衡之一就是“产大于消”或“消大于产”的两种情况。非平衡态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学基础,即事物只有在非平衡态下才能运动和发展。
我国近年经济发展采取“稳中求进”的方针。这里所说的“稳”就是指经济发展的基本平衡状态,不平衡就不可能做到“稳”,这也说明,我国是一直把保持经济基本平衡作为发展前提和基础的。但要“求进”,又必须允许市场经济要素之间出现一定的不平衡,因为只有在不平衡的基础上才能产生运动和发展,这也正是耗散结构理论中“系统远离平衡态是有序之源”的规律。当然,我们所允许的不平衡是有限制的不平衡,而不是根本的不平衡。如果不平衡超越了一定的“度”,以致发生根本的不平衡,则经济发展又会出现动荡和危机,甚至引发质变。故我们所追求的经济发展是谨慎型的发展,而不是跃进式的发展。
我国目前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故障,这些故障的出现主要是由于经济失衡引起的。诸如政府有为与市场有效之间的失衡、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失衡、新动能与旧动能的失衡、做优增量与盘活存量的失衡、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关系的失衡,此外还有投资与回报的失衡、进口与出口的失衡、地区发展水平的失衡,等等。中央近期的经济调整政策正是使其恢复平衡的政策,但目标并非是使其达到绝对平衡,而只是使其失衡保持在一定“度”的范围内,以达到“稳中求进”的总体目标。
保持经济平衡只是发展经济的重要条件,但却不是目的。发展是硬道理,一切平衡都是为了更好发展服务的,所以,稳中求进中,稳只是基础,进才是目标,求则是探索方法。保持经济平衡有三个基本途径:一是削峰,二是填谷,三是削峰和填谷并用。我们主张通过填谷法保持平衡,这样可以尽快补齐短板,促进整体经济发展,如果只是一味削峰,不仅会打击经济主体的积极性,还会有削弱经济发展势头的弊端。而削峰与填谷并进虽然区域平衡的速度会快一些,但需要投入更大精力,有时难以做到。
总之,平衡与失衡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两种状态,二者是对立的统一。其中平衡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而不平衡则是绝对的,无条件的。经济发展是平衡与失衡的交替过程,是不断从失衡走向平衡的过程。我们应当密切关注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同时又要创造条件并采取措施,使其趋向于达到基本平衡,推动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最终到达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