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辩证看待传统文化的功能

(2024-12-10 14:42:14)

辩证看待传统文化的功能

我国学界把中国文化分为三个部分: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文化。三种文化在当代国家发展中都发挥着重要功能。但就传统文化而言,更多的是有利于当代国家的治理,却难以为国家的建设发展提供精神食粮。

所谓传统文化即指封建社会流传下来至今起着作用的文化,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文化,如“天人合一”思想既如此;二是反映人际关系的文化,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仁学规范乃然;三是反映思想关系的文化,如“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即是这样。

 中国史上的这三大文化内容都有一些共性:主张“和”、“稳”、“统”、“守”。“和”既包括天人关系之和(谐),亦包括人际关系之和(谐),还包括思想关系之和(谐);“稳”既包括天人关系之稳(定),也包括人际关系之稳(定),以及思想关系之稳(定);“统”则既包括天人关系之统(顺天行事),也包括人际关系之统(君天下),还包括思想关系之统(独尊儒术);“守”则既包括守天(命),又包括守祖(宗),还包括守思(想)。这些文化特征无疑是有利于封建帝王实现治国目标的,因为“和则无争,“稳则无乱”,“统则无散”,“守”则无变。中国封建社会之所以延续两千多年,正与这些文化传统特征有着直接关系。

中华传统文化的上述特征对于中国共产党人管理国家实践的影响是双方面的。一是有利于国家的治理,维持社会团结和稳定。例如“天人合一”的思想就有利于维持人与自然关系的稳定,保证发展的可持续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仁学思想则有利于维持人民的团结;“独尊儒术”的思想有利于维持思想的统一。当然,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在今天已经与旧时代不同了,我们今天对应讲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人与人的相互友爱,指导思想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但其对国家管理的作用方式是一样的。二是不利于国家的建设和创新。国家的存在和发展不仅需要治理,更新需要建设和创新,但中华传统文化却难以为当今国家建设发展提供有效精神食粮,因而我们必须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结合时代特征在建设现代国家方面不断创新。首先是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上创新,注重发展新质生产力;其次是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创新,发展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的和谐竞争关系;再次是在处理思想关系上创新,搞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用之指导社会主义精神建设。事实说明,只有在继承传统文化基础上,搞好三大领域的文化创新,才能在国家建设方面不断取得进步和成绩。

总之,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功能应该加以辩证分析,发挥其有利于今天的治国功能,同时也要摒弃其缺陷,用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创新文化搞好国家建设,推动国家沿着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