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子“无为而治”思想的三层含义

(2024-11-12 10:29:31)

老子无为而治思想三层含义

“无为而治”是老子思想的重要内容。但怎样理解“无为”,学界却莫衷一是。笔者认为 ,老子所谓“无为”并非是简单的无所作为,而是包含着以下三个意思无为

一是不为。老子说:“夫天下,神器也,非可为者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老子》第二十九章)其意是说,世界万物是不依人的意志而存在,并按照“道”的要求运行的,该怎样就怎样,人不能强行干预,否则会失败。由此可见,老子所说的无为首先是指不为,而让事物自行发展,自行成就。此种心态源于当时周朝衰败和社会动荡的情况下,老子感到自己身单力薄,无力扭转乾坤,只能等待混乱不堪的社会状况自行结束。故无为而治显示出老子对客观现实的尊重和“不臆为”的处置

二是不显为。治世之道有隐、显之分。老子主张采取“隐”的方法来治世----“挫其兑(同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同上第四章)亦即要挫其治理行为的锋锐,消除治理行为引发的纷扰,调和治理行为的光芒,使治理行为混于平凡之中。这样就可以在不知不觉中达到治理目标了。可见,“”治理是一种比较高级的社会治理方法。其实老子的《道德经》本质就是一种隐蔽的社会治理思想体系,他认为人们只要按照《道德经》的要求去做,社会自然归于有序,而不必采取强制手段去治理

三是不先为。不先为是一种与时间有关的行为方式,当环境条件不具备时,宁可不“退为”终可达到治理效果。老子以天地为例说: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他还说:“圣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同上第七章)这都是说“不先为”而终能达到治理目标的道理。

总之,老子从根本上还是主张“治”的,并不主张放任社会乱不管否则他就不会说“治”的问题了。只是鉴于当时的社会情况和自身经验,主张采取“不”、“不显为”、“不先”的”的手段罢了,可见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实乃一种哲学层面的治理行为艺术。

老子“无为而治”思想在当时社会条件下是很难发挥出积极作用的,但对于我们今天提高社会主义社会治理水平,解决社会治理机构臃肿和人浮于事问题,以及发挥“全过程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功能方面却具有积极意义。我们应当去除其思想中消极无为的糟粕,发挥其提高社会治理艺术的功能,遇事不硬为,而是要“慎为”、“隐为”和“巧为”,使其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服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