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自信的两种类型

(2024-09-18 16:02:21)

自信两种类型

自信是人生的重要品格,也是获取成功的重要条件。然而什么是自信?自信的类型有哪些自信的根据何在?缺乏自信会带来什么结果?怎样辩证对待自信?本文对此谈点看法。

所谓自信就是自己相信自己之意。自信主要有两种类型:其一是科学性自信,或正确性自信。主体相信自己的认识和实践是符合科学规律的,因而是正确的,敢于坚持自己的认识和实践,这是自信基本类型,科学家的自信大都属于这种类型。其二是价值自信,或有用性自信。主体相信自己的认识和实践有利于自身的存在和发展,能够保证成功,因而对主体自身是有正价值的,这是自信的重要类型日常生活中的自信多属此种自信。例如相信某种做法一定成功就属于价值自信。

科学自信与价值自信是既有区别又相联系的。科学自信讲的是主体的认识和实践与客观实际的关系,内涵是相信自己的认识和实践与客观实际相符合;价值自信讲的是主体认识和实践与自身利益的关系,内涵是相信自己认识和实践有利于自身的存在和发展,或与自身利益相符合。无科学自信的主体未必没有价值自信,例如现在有些人对中医知识的科学性并不自信,但对中医疗法的治病效果却坚信不疑;也有些人对科学理论知识相当自信,但对这些理论知识与自身是否有利却无信心。当然,对于马克思主义者而言,应当把两种自信结合起来,做到二者统一。例如中国共产党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制度和文化的自信就是这两个方面自信的统一,其中对这四者的科学性自信是基础,而对其价值性和可行性的自信则是主干。

主体的自信态度不是纯主观的,而是有着客观依据的。无论是科学性自信,还是价值性自信都来自于反复多次的实践经验,一般而言,如果主体的认识和实践总能使主体获得正确结论或成功,就会使主体产生自信,反之则会产生不自信。中国共产党近百年来的革命和建设实践证明,中国革命和实践只有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指导下才能胜利,中国社会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区前进才能健康发展并不断取得成功,中华民族只有在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的引领下才能实现复兴。正是这种反复多次的历史实践经验成为我们坚定“四个自信”的根本理由。

树立自信无论对于社会发展还是个人成长都十分重要。毛泽东年轻时说:“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正是这种满满的自信心,激励其成就了建党建国的伟业。而缺乏自信则往往使人难成大事,甚至走向堕落。马克思年轻时曾说:“妄自菲薄是一条毒蛇,它永远噬啮着我们的心灵,吮吸着其中滋润生命的血液,注入厌世和绝望的毒液。”妄自菲薄就是缺乏自信的表现。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一定要对国家和人民的前途充满高度自信,并把这种自信变成改天换地的行动,以不枉此生。当然,自信与他信是对立统一,把自信绝对化也是不可取的。任何人的认识和实践都不可能绝对正确和成功,因而在对自己认识和实践充满自信时,也应考虑到或有不足之处,以保持言行的谨慎,甚至要有点“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的心态才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