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07日
(2024-08-07 15:39:30)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根据马克思的观点,政治经济学是以社会生产关系(生产 分配 交换 消费)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具有鲜明的客观性和理论性。但综观现在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著作,大都把现实政策作为研究对象,这实际上已经不是政治经济学研究,而是经济政策研究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应该研究的主要问题是:
一、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前提问题。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由无产阶级政党在革命胜利后自觉领导人民建立起来的。苏联和中国的情况都是如此。其原因在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本质是公有制生产关系,而公有制生产关系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环境中是无法自发形成的。因而无产阶级专政的建立就成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前提条件。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如果不研究这一前提,就无法进入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大门口。
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问题。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是公有制生产关系。这是其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区别。当然,由于各国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同,公有制生产关系的范围和程度也有别,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后,公有制生产关系可以涵盖一切经济领域,而在经济落后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后,公有制生产关系则有一个逐渐扩大和程度提高过程,这一过程是客观的,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当然应该包括非公有制经济关系的内容,但这并非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本质,而只是附属内容。
三、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运行机制问题。所谓运行机制是指“生产 分配 交换 消费”四个环节的交互作用机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运行机制是市场调节,这一调节过程完全是自发的,除了受法律和道德制约以外,并无其他遵循。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运行应该有自己的独特机制。市场原则可以在不同所有制之间特别是在私有制关系内部起作用,但不能在整个社会生产关系运行中发挥主导作用,起主导作用的只能是计划基础上的宏观调控。否则会使整个社会主义公有生产关系的存在受到威胁,甚至会导致其蜕化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四、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关系问题。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一定要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如果不适应,则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就会失去存在基础。因而不断改革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使其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乃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的重要规律。当然,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也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有时为了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也可以提前调整好生产关系,以为生产力发展开辟好道路。实际上,社会主义公有制生产关系的建立就是起着为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开辟道路作用的,这并不违背,而且符合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规律。
五、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核心内容,它也是在与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关系中发展的。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引导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不断向着促进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方向上前进;保护社会主义公有制生产关系,使其不被侵蚀和破坏;在制度和精神上支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生产关系,促使其不断巩固、发展和壮大。
六、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资本主义世界环境的关系问题。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首先在少数国家建立起来的,因而自始至终处在资本主义世界包围之中。只有与资本主义世界和平相处,搞好经济交往,才有利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巩固和发展。当然,由于生产关系的性质不同,以及各国生产力水平和上层建筑的差别,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在对外交往中必然会遇到困难哈打压。但只要我们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针,遵循和平共处、平等互利的原则,同时敢于和善于同外部压力作斗争,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就一定会在资本主义的环伺中站稳脚跟,并不断发展壮大起来。
总之,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及其运行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经济政策的制定应以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为指导,但经济政策研究不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