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意义上的共同富裕
(2024-08-06 10:19:04)两种意义上的共同富裕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我们党实行改革开放方针的总目标。但共同富裕的含义却是不同的,有消灭阶级差别意义上的共同富裕,也有消灭地区和行业差别意义上的共同富裕。我国目前努力实现的共同富裕主要是后一种意义上的共同富裕。
消灭阶级差别意义上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终极目标。历史表明,只要存在着阶级,人们在社会财富的占有上就不可能是平等的,共同富裕也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消灭阶级乃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条件和途径。但是要消灭阶级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首先要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进行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治统治(无产阶级专政),然后在无产阶级专政下建立生产资料方面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并逐步改造私有制,进而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同时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领域不断进行革命和变革,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建立制度保证并扫清一切障碍,最终消灭阶级,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正如邓小平在阐释社会主义本质问题时所说: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
消灭地区和行业差别意义上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现阶段的主要任务。由于人口状况、地理环境、生产力水平的差别,任何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都不可能是平衡的,而总会有的地区富裕一些,有的地区贫穷一些;有的行业富裕一些,另外的行业则贫穷一些。例如城市地区富裕一些,乡村地区则贫困一些,滨海地区富裕一些,而山区则贫困一些,工业人口富裕一些,而农村人口则贫穷一些,脑力劳动者阶层富裕一些,体力劳动者阶层则贫穷一些,如此等等。此外,由于劳动能力和社会贡献的不同,在个体层面上的富裕程度更会有很大差别。我国近年实行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脱贫攻坚战略、以及乡村城镇化战略、实施全国统一大市场战略等,都是消除地区或行业富裕程度差别的重要措施,即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措施。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们在这方面取得了重大胜利:全国脱贫了,全面小康社会建成了,居民平均收入有了明显提高。当然,差别仍然存在,而消除这些差别的新方针政策已经制定出来并在强化实施,不久前召开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制定的乡村城镇化战略正是进一步实施现阶段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途径。
应该指出,上述两种共同富裕是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的。消灭阶级差别意义上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终级目标,必须自始至终加以坚持,而消灭地区和行业差别意义上的共同富裕则是现实目标,是实现终极目标的必经途径,必须认真做好。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把这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保证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稳步奔向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