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华传统文化中心结构的转变

(2024-05-30 21:19:32)

中华传统文化中心结构的转变

中华传统文化有人、事、物、文、思等方面的内容,其中,儒家的核心是之道,法家的核心是之道,道家的核心是之道家的核心是之道。由于汉代实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因而儒家的做人之道逐渐在文化传统上占据统治地位,以至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儒家的做人文化主要是其纵向的内容,核心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就是说:做君要符合做君的要求,做臣要遵守做臣的规范,做父亲要有做父亲的样子,做儿子要守做儿子的本分。不要僭越,不要乱伦,否则就是非人。后来,一些儒家继承者又提出“三纲五常”说,也是这种纵向做人的文化规范。儒家这种纵向做人的规范主要是服从于封建社会统治秩序要求的,这种秩序一旦被破坏,社会就会出现动乱,危害统治阶级的政治统治,故必然成为做人文化的核心,孔子特别谴责春秋时期诸侯犯上作乱(弑君杀父)和礼崩乐坏(季氏搞的“八佾舞于庭”)局面就是证明。故这种做人之道历来为封建统治者所主张和维护,不仅成为法治的内容,而且成为道德的教条。

儒家做人学说不仅有纵向内容,也有横向的一些规范。例如“仁者爱人”之说可看成是这方面的一般性内容。此外还有交友(忠、信)、事亲(三年无改父之道)、待人(和为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规范,后世儒家则相继发展出了“敬、诚、谦、让、舍”等做人要求。但是,儒家横向做人的规范大都是受着纵向做人教条的支配和制约的,如“仁、义、礼、智、信”和“温、良、恭、俭、让”等做人规则都都主要是对普通百姓的行为要求,而这些要求都是有利于统治者的。

这种以做人为核心的中华传统文化,在今天仍起着维持国家稳定的重要作用,但其在文化发展中的中心地位越来越收到冲击。由于经济建设成为国家的中心工作,中国式现代化更成为今日中国的核心任务,因而做事、做物文化正在成为今日中国文化的主要内容。在当今中国,谁能把物质产品做得多和好,谁就能得到社会的肯定,谁能在依法改革开放的事务上做得优,谁就能成为社会楷模,而做人文化和做思文化都要为做事和做物文化服务。故改革开放绝不仅仅是发展经济方面的事,而是整个国家文化中心结构的转变,既由以人为中心的文化向以物为中心的文化转变,目前这一文化结构转变正在显现出来,它必然对我国社会的发展造成重大影响。我们应该重视这一文化结构的重大变革,并需运用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好这一变革,以增强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加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并同世界人民一起走向光辉灿烂的明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