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始创新浅谈

(2024-01-03 16:01:32)

原始创新浅谈

人类社会是在不断创新中发展的,在各种各样的创新中,原始创新对发展的意义最大,因而也最受人们追捧。然而什么是原始创新?它有哪些特征?这里谈点个人看法。

首先,原始创新是与已有实践和认识根本不同的创新。原始创新有原始实践创新和原始理论创新两大类型,但无论什么哪种原始创新都必须是以往从未有过的,以往既未有相关实践,也未有相关理论。例如十九世纪的三大发现(能量守恒、细胞学说、进化论)和二十世纪的相对论、基因论等都属于原始理论创新,而十九世纪的蒸汽机、二十世纪的电动机、二十一世纪的智能机等则属于原始实践创新。由于原始创新具有开天辟地的性质,因而其对社会发展起着从无到有的推动作用,即从0到1的推动作用。

其次,原始创新对事物未来发展起着源泉的作用。原始创新是空前的,然而自原始创新建立以后,却会从此长期发展下去,直至生命周期结束。在这个过程中,原始创新的内容会不断丰富,结构会不断优化,功能会不断增加,其与环境的关联也会不断强化,例如牛顿力学、爱因斯坦相对论、马克思主义学说皆如此。原始创新就像每条大河的源头一样,虽然出水量不多,但在奔涌向前的过程中,水量会不断加大,作用不断增加,直至最终流入大海,诚如老子所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故对原始创新是应该大力加以保护和支持的,因为也许它诞生时产生的功能不够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却可以极大地发挥出功能来,给人类带来无尽的利益。

最后,由于认识来源于实践,因而在原始创新的两大部分中,实践原始创新处于基础和优先地位,而认识原始创新乃是在实践原始创新基础上产生的。但是,有了实践上的原始创新之后,却又未必会产生认识上的原始创新来。例如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本质上都属于实践原始创新,但由于创新主体认识水平以及社会文化传统的限制,这些创新者并没有从中总结出相应的原始物理和化学定律来,因而也就未能形成科学理论上的原始创新。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缺陷,要克服这一缺陷,就应大力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特别是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

我国目前正在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要保证这一建设实践的成功,加强对全体国民特别是学生的原始创新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只有保持源源不断的原始创新出现,才能为中国特色打下坚实基础,而只是强调守正创新或批判性创新都是难以达到目标的。当然,要实现原始创新并不容易,它首先需要有原始创新的实践,更需要有独立的原始创新能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正奠定着这方面的雄厚基础,因而可以预见,我国的原始创新热潮必定会在未来某一天到来,那将是真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日和中国对世界做出更大贡献之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