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3年11月30日

(2023-11-30 11:49:29)

中国古代科举制对社会发展的

消极作用

从隋朝开始,朝廷采取分科考试的办法来选拔人才到各级权力单位做官,这被称为科举制,一直延续到清光绪二十七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止,共经历1300多年。这种科举制对加强中央集权统治起着重要作用,但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却起着长远的消极后果。

首先,它把知识分子的上升通道集中于读书做官,堵死了其学习和研究自然科学知识之路,严重障碍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知识分子是科学研究的主力军,但在中国封建社会里,从事科学研究特别是自然科学研究是得不到重视,更没有上升之路的,而学习以孔孟之道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知识却是出人头地的唯一希望,于是全社会知识分子都走上了科举成才之路,而关于自然的知识就无人去学习和探索,更形不成骨干队伍了。而没有从事科学研究的队伍,科学研究自然也就无法发展起来,或只能以“雕虫小技”、“奇技淫巧”的形式存在并应付生活所需了。

其次,它把知识分子的精力全都集中于攻读古代圣贤的书本知识,脱离社会实践,堵死了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之路。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而要创新就必须深入社会实践,深入人民群众的物质精神生活。然而在盛行“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信条的中国封建社会中,知识分子要这样做是没有出路的,而只有背诵、领会、应用古代圣贤的书本知识才能通过科举之路并走上成功。至于创新不仅没有必要,更是大逆不道之事。这也是中国封建社会长达两千多年爬行而无重大社会创新的重要原因。

再次,由于长期的科举制,又导致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根本无法起到引领社会变革的作用,而只能成为附在皇权身上的御用工具,为统治者巩固自身政权服务。这也是中国封建社会长达两千年而不衰的重要原因。只是到了近代,由于少数知识分子接受了西方先进社会思想的启迪,才开始自省,逐渐担负起引导人民改造社会的重任。而中国共产党则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

 总之,知识分子在改造自然和社会中是起着重要启蒙者和引领者作用的,但在中国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束缚下,知识分子的这一作用被严重压制住了,从而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我们今天在继承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时,应对科举制的这一负面作用有深刻认识。在为社会各层次人群开辟广泛的上升发展之路基础上,也要特别为知识分子的上升和发展之路提供广泛可能,制定相应政策激励其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方面大胆创新,并抑制少数人通过行政之路达到上升发展目标之不良欲望,引领知识分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2023年11月28日
后一篇:2023年12月01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