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理论基础及文化背景
(2023-10-24 15:38:00)浅谈“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
理论基础及文化背景
“一带一路”是我们党向世界提出来的重要倡议,目前已得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认可和支持,不久前有150多位来自世界各国的领导人和学者参加了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大会,其庄重而热烈的会议气氛足以说明这一倡议是何等的识大势和得人心。搞清这一倡议的理论基础和文化背景有利于我们深刻理解该倡议的真理性及其世界意义。
首先,该倡议的提出是以唯物辩证法和系统思想为理论基础的。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着的,一方面事物内部的各种要素相互联系和作用着,决定着事物发展变化,这是事物发展的内因;另一方面,客观事物之间也相互联系和作用着,这是推动事物发展变化的外因,而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依赖“中介”来完成的,“一带一路”就是中国与世界各国相互联系和作用的“中介”。现代系统论认为,任何系统都是处于开放之中的,通过开放,系统内部的物质、能量、信息等因素输出到外部环境中去,而外部环境中的物质、能量、信息等要素也输入到系统中来,从而在内外交换中使系统生命得以维持。“一带一路”正是系统与环境交换物质能量信息的通道。因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是有着深刻的哲学和科学理论基础的,符合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生存和发展规律的要求。
其次,该倡议的提出是以优秀中华传统和中国共产党人宽广的世界胸怀为文化背景的。中华优秀传统包括诸多内容,而与各国平等交往乃是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中国汉代的张骞就曾开创了通往西域的交往之路,唐代的丝绸之路更是发展到了极高水平,明代的郑和更是多次率领船队远赴非洲交往商品,“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正是继承了中国古代这一国际交往的传统的。中国共产党人也一直是十分重视国际交往问题,早在建国之初,毛泽东就曾提出要与当时的资本主义国家做买卖,中国政府直接主导制定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也包含着“平等互利”的内容,只是由于当时险恶的国际环境,大规模的海上陆地国际交往才难以开展罢了。
再次,该倡议的提出是以广交朋友的理念为思想背景的。“一带一路”不仅仅是与国际交往的途径,更是广交世界朋友的手段。毛泽东曾提出“要把朋友搞得多多的而把敌人搞得少少的”的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对此极为赞赏,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也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现在世界上多数国家和政府都是认可和支持“一带一路”倡议的,这使得我们的朋友遍天下,从而极大增强了爱好和平国家和人民的力量。
最后,该倡议的提出也是以中国共产党人对当今世界大势的深刻把握为依据的。当今世界大势是经济全球化,其中既包括原材料采购全球化,也包括生产过程全球化和人才流动全球化,既包括商品销售全球化,也包括投资全球化,以及信息流通全球化,等等。任何一个国家和政府要想获得顺利发展,都必须加入全球化进程,以获得充分的物质、能量、信息等资源。中华民族欲实现伟大复兴的目标,也必须主动适应这一世界大势,而“一带一路”倡议正是我们加入全球化进程的有效途径,我们已经从践行“一带一路”倡议中获得极大效益,今后在坚持践行这一倡议中必将获得更大效益。
总之,“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深刻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和系统发展观,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胸怀,收到了广交世界朋友的效果,创造性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路线,极大推进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