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传统文化的层次性
(2023-08-22 11:54:59)谈传统文化的层次性
传统文化有两个层次:其一是指各个时代都普遍起作用的文化,这是最高层次的传统文化。其二是指仅在各个时代起作用的传统文化。这两个层次的传统文化有关联,但并不是一回事,它们的关系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中国社会发展迄今经历了古代、近代、现代三个时代。这三个时代中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内容。如封建时代中“君臣父子”是其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近代传统文化(指鸦片战争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核心则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现代传统文化的核心是“改革开放”。各个时代的传统文化不同,其所起的社会作用也不同。研究不同历史时代的传统文化对于认识该时代具有重要意义,还可以增强人们对中华文化丰富性的认识,避免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简单片面地理解。在研究不同时代传统文化时,应把现代传统文化研究作为重点,以使其更好为当今时代发展服好务。
中国历史上虽然有各个不同时代的传统文化,但这些不同时代的传统文化又是有共性的。这里所谓共性主要指形式和功能的共性,而非内容的共性。例如,爱国主义这种文化形式是有共性的,古代讲爱国主义,近代也讲爱国主义,现代还讲爱国主义,爱国主义对维护国家独立和完整的功能是共同的。但是古代国家和近代国家以及现代国家的内容并不一样,在爱国的具体内容上并没有共性。再如,京剧、绘画等艺术形式也是有共性的,古代、近代、现代都能用,然而其表现的内容却又是有时代区别的,我们不能把具体内容(例如忠于封建朝廷)作为共性加以传承。目前在最高层次传统文化的认定上存在着诸多不同认识。其中比较一致的认识主要有:天人合一思想、知行合一思想、自强不息思想、革故鼎新思想、实事求是思想、法治思想、民本思想、诚信思想、和而不同思想、居安思危思想、勤勉奉公思想等等。对于这些传统文化的内容,我们都应本着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原则要求加以对待。研究中华民族共性传统文化可以提升民族文化的理论性和统一性,使之得到更好传承和弘扬。
目前传统文化研究存在几个问题:一是对斗争思想重视不够。其实斗争思想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大禹治水、秦朝统一、朝代更替、民主革命、改革开放都是通过斗争实现的,没有斗争文化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二是对人民群众的作用认识不到位。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在中国历史上的表现是非常充分的。古人云“民可载舟亦可覆舟”,这是对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的天才感悟,但今天的传统文化研究中却极少提到。三是忽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近代和现代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近代和现代传统文化之魂,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当做中华传统文化外来之物是对近现代传统文化内容的严重虚化。四是存在根据现实需要解读传统文化的倾向。传统文化是客观的,不是可以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因而研究传统文化要实事求是,要避免根据现实需要主观地把某种现实文化确定为传统文化。总之,传统文化研究要分清层次性,要有重点,要秉持客观辩证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