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哲学上看主体关系
(2022-10-30 20:17:28)从哲学上看主体关系
主体关系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以往人们对此认识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不同主体之间的关系,如个体之间关系、群体之间关系、个体与群体之间关系等等。二是主体之间不同内容的关系,如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主体之间的文化关系,等等。这里提出从更为宏观的哲学角度来探讨主体关系的思路。主要包括:主体之间相互认识关系、主体之间相互评价关系、主体之间相互设计关系、主体之间相互控制关系、主体之间相互改造关系。这五种关系是主体之间普遍具有的关系内容,一旦处理不好,就会影响主体的生存和发展。
主体之间相互认识关系的内容包括:对方主体的社会本质是什么?如政治上是共产党员,还是普通群众?在职业上是政府公务员,还是企业经营者?在法庭上是原告还是被告?如此等等。如果主体之间连对方的社会本质都不清楚,那就无法交往下去。
主体之间相互评价关系的内容包括:对方存在发展对我的存在发展的价值是什么?是有利还是有害?利害的结构如何?如果缺少相互评价,或评价不正确,则无法决定相互对待的态度和方针,因而也无法有效相处交往下去,或在相处交往过程中产生坎坷。
主体之间相互设计关系的内容包括:我如何与对方主体进行交往?交往的目的如何?手段怎么样?对此应事先做好设计,制定好方针。搞好相互设计是主体成功相处的条件,更是主体之间博弈的前提,设计的好,主体之间就能成功相处,在博弈中就能取得胜利,否则就会陷入失败。
主体之间相互控制关系的内容包括:主体之间在相处过程中要把握好进度和程度,相处交往进度过快,会发生预料不到的情况,陷于被动;相处交往程度过浅或过深,或收不到应有效果,或形成依赖而不能自拔,对主体独立发展不利。因而双方主体都应对交往进行控制,以保持良久。
主体之间相互改变关系的内容包括:主体之间在相互交往中都会产生改变对方的意愿,以使对方主体更能适应自己的需要。例如教师在与学生交往中,总是希望学生学好知识并养成好品格,而学生在与教师交往中则总是希望教师改善教学方法和多给学生传授知识。因此,主体之间在相处时,应有改变对方的计划和措施,这不是相互干涉对方的独立存在,而是推动主体相互交往关系发展的动力。
总之,社会是建在在人与人的主体相互交往基础之上的,世界是建立在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的主体交往基础之上的。主体要保持交往的正常进行,应当理好上述五种关系,人们在交往实践中的成功和失败也都应当从这五个方面总结经验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