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课业对中小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

(2011-12-13 09:39:27)
标签:

课业

中小学

学业成绩

教育评价

教育

分类: 教育评价

从性别、生活习惯、课业情况、学习心理、学习方法、学生对学校环境的评价、学生对教师教学方法的评价、家庭背景等8个学生个体因素对学生解释率的影响程度[1]来看(见表1),课业是影响学业成绩的主要因素之一,且初中生课业对学业成绩的影响程度大于小学。

课业指功课、学业,包括课内、课外。基于课内的课业通常由学校统一安排,所以课业差异主要表现在课外学习的安排上。基于课外学习的课业,从通常的狭义角度看,主要是指家庭作业、课外补习等由外力施加的功课要求和学业负担;但从广义角度看,还包括课外阅读等相对能够自主选择的学习活动。本报告着重从家庭作业、课外补习、课外阅读三个角度分析课业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

表1  学生解释率及相关因素解释率

指标

三年级

八年级

语文

数学

语文

数学[2]

英语

科学

学生解释率

22%

23 %

32%

29%

35%

25%

    (1) 性别

0.16%

2.06%

14.70%

12.15%

13.44%

12.15%

 (2) 生活习惯

18.30%

20.60%

27.00%

36.30%

27.10%

32.90%

    (3) 课业情况

9.90%

8.29%

16.40%

21.00%

16.80%

12.20%

    (4) 学习心理

9.18%

4.95%

2.37%

16.60%

6.84%

10.70%

(5) 学习方法

0.80%

0.35%

1.84%

2.68%

1.55%

3.65%

(6) 对学校环境的评价

10.93%

15.09%

5.44%

1.44%

0.38%

7.64%

(7) 对教师教学方法的评价

0.46%

4.99%

0.10%

 

0.00%

3.15%

(8) 家庭背景

8.01%

11.12%

0.00%

1.88%

11.25%

3.48%

        一、学生现状

       从课业最佳常模[3]看,三年级学生家庭作业和课外补习负担较轻,课外阅读时间也较多;而八年级学生家庭作业和课外补习的时间都在增加,课业负担明显加重,基于兴趣的课外阅读则明显减少(见表2)。鉴于有关家庭作业、课外阅读的情况已在上期“生活习惯对中小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一文中呈现,本报告着重分析课外补习在年级、内容、区域上的差异。

       表2  学生课业情况最佳常模

 

每天做作业或课外练习时间

一周课外辅导

每天阅读感兴趣的书

一年阅读课外书

三年级

1~2小时

3~6小时

1~2小时

12本以上

八年级

3~5小时

6~8小时

少于1小时

12本以上

       三年级有63%的学生参加课外辅导,其中市直的比例较高为87%,瑞安较低为53%。从“三年级学生一周参加课外辅导最佳时间为3—6个小时”这一最佳常模来分析,一周参加课外辅导时间超过6小时的人数比例,市直和乐清相对较高,瓯海和瑞安相对较低;一周参加课外辅导时间低于3小时(包括未参加课外辅导)的人数比例,瓯海和瑞安相对较高,市直相对较低(见表3)。

       表3  三年级学生一周参加课外辅导的调查结果

 

全市

市直

鹿城

瓯海

龙湾

瑞安

乐清

0小时

37%

13%

25%

46%

35%

47%

32%

3小时以下

32%

39%

37%

30%

36%

28%

31%

3-6小时

20%

29%

26%

14%

19%

16%

22%

6-8小时

6%

10%

6%

5%

6%

5%

7%

8小时以上

6%

8%

6%

4%

4%

4%

8%

       八年级有76%的学生参加课外辅导,其中市直的比例较高为89%,瓯海较低为65%。从“八年级学生一周参加课外辅导最佳时间为6—8个小时”这一最佳常模来分析,一周参加课外辅导时间超过8小时的人数比例,市直和龙湾相对较高,瓯海和鹿城相对较低;一周参加课外辅导时间低于6小时(包括未参加课外辅导)的人数比例,瓯海和鹿城相对较高,市直相对较低(见表4)。

       表4  八年级学生一周参加课外辅导的调查结果

 

全市

市直

鹿城

瓯海

龙湾

瑞安

乐清

0小时

24%

11%

28%

35%

21%

25%

26%

3小时以下

18%

18%

21%

21%

19%

15%

20%

3-6小时

27%

30%

30%

25%

24%

28%

26%

6-8小时

15%

19%

11%

11%

18%

18%

13%

8小时以上

15%

22%

11%

9%

19%

15%

15%

       从补习场所看,三年级学生以选择请家教补习或参加课外特长班为主,以周末参加学校补习为辅。从补习内容看,主要是与语文、数学和英语有关的内容,其中语文比例高于数学,数学高于英语,科技活动类占少数。从区域来看,家教补习比例相对较高的有龙湾和乐清;参加课外特长班比例相对较高的有市直和鹿城;到学校补课比例相对较高的有瓯海、龙湾和乐清。(详见表5表6表7)

       表5 三年级学生家教补习的调查结果

 

全市

市直

鹿城

瓯海

龙湾

瑞安

乐清

与语文相关的

31.3%

17.9%

29.8%

28.9%

33.9%

30.5%

33.8%

与数学相关的

18.8%

16.3%

19.3%

18.0%

21.0%

15.8%

21.0%

与英语相关的

13.3%

16.7%

16.4%

11.4%

13.4%

13.7%

11.8%

科技活动类

7.9%

4.3%

7.5%

9.6%

6.8%

8.2%

7.7%

       表6  三年级学生参加课外特长班的调查结果

 

全市

市直

鹿城

瓯海

龙湾

瑞安

乐清

与语文相关的

30.7%

48.3%

40.4%

25.1%

32.2%

21.4%

34.8%

与数学相关的

27.4%

39.7%

32.3%

21.2%

24.7%

20.4%

34.4%

与英语相关的

18.7%

44.3%

27.5%

15.8%

21.6%

15.6%

15.5%

科技活动类

11.1%

16.7%

12.2%

9.7%

10.6%

11.3%

11.0%

       表7  三年级学生周末到学校补课的调查结果

 

全市

市直

鹿城

瓯海

龙湾

瑞安

乐清

与语文相关的

19.6%

7.8%

17.4%

21.3%

19.4%

17.9%

22.1%

与数学相关的

15.5%

6.5%

13.9%

14.7%

16.7%

12.3%

19.6%

与英语相关的

12.0%

5.1%

12.0%

11.4%

13.4%

11.0%

13.0%

科技活动类

9.5%

4.6%

10.2%

11.3%

8.7%

7.5%

10.6%

       从补习场所看,八年级学生以周末参加学校补习为主,选择请家教补习或参加课外特长班为辅。从补习内容看,主要是与语文、数学、英语和科学有关的内容,其中数学比例最高,英语和语文次之,再次是科学,科技活动类占少数。从区域来看,家教补习比例相对较高的有市直和瑞安;参加课外特长班比例相对较高的有市直、鹿城和龙湾;到学校补课比例相对较高的有市直、瑞安和乐清。(详见表8表9表10)

       表8  八年级学生家教补习的调查结果

 

全市

市直

鹿城

瓯海

龙湾

瑞安

乐清

与语文相关的

23.3%

14.1%

18.4%

24.3%

24.9%

28.3%

22.9%

与数学相关的

29.7%

32.7%

27.4%

25.1%

26.4%

32.2%

29.7%

与英语相关的

26.6%

30.1%

27.7%

22.5%

20.0%

28.0%

27.8%

与科学相关的

20.3%

31.4%

19.8%

15.0%

17.3%

21.1%

18.3%

科技活动类

9.9%

7.6%

7.3%

7.9%

8.6%

10.6%

11.9%

       表9  八年级学生参加课外特长班的调查结果

 

温州市

市直

鹿城

瓯海

龙湾

瑞安

乐清

与语文相关的

30.4%

29.0%

30.6%

31.2%

41.2%

33.5%

24.7%

与数学相关的

38.6%

50.6%

37.3%

32.4%

43.5%

34.3%

38.2%

与英语相关的

33.5%

47.2%

36.7%

27.4%

40.0%

30.9%

29.9%

与科学相关的

30.0%

63.7%

38.2%

26.0%

36.5%

23.6%

19.7%

科技活动类

13.3%

13.3%

11.5%

14.6%

15.6%

14.6%

11.3%

       表10  八年级学生周末到学校补课的调查结果

 

温州市

市直

鹿城

瓯海

龙湾

瑞安

乐清

与语文相关的

48.8%

51.3%

37.9%

37.5%

28.3%

57.8%

53.3%

与数学相关的

50.0%

55.2%

37.4%

36.8%

28.3%

58.1%

55.3%

与英语相关的

48.1%

49.7%

36.2%

32.7%

26.6%

56.1%

55.8%

与科学有关的

47.7%

70.0%

34.4%

29.1%

24.7%

46.0%

56.4%

科技活动类

20.0%

17.3%

15.3%

16.6%

10.8%

23.4%

23.5%

       二、分析讨论

       基于课外学习的课业,既是对课内学习的巩固和补偿,也是对课内学习的拓展和延伸;既包括相对被动的家庭作业和课外补习,也包括相对主动的课外阅读等可供自主选择的课业活动。以下分别从家庭作业、课外补习、课外阅读三个角度分析讨论。

       (一)家庭作业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

       1.家庭作业时间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本研究显示,三年级和八年级学生每天最佳家庭作业时间分别为1—2个小时和3—5个小时。需要说明的,倘若测试群体发生变化、家庭作业设计的质量有所提高,或许这个最佳常模也会发生变化。这与近期国际测试的相关研究结论基本一致,即学生用于学习的时间与成绩之间的统计关系较弱。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教学时间与学生学习成绩之间并没有简单明了的关系,更多的教学时间并不一定带来学生更好的学习成绩。教与学的实际效果可能比教学时间更重要。[4]美国家庭作业问题专家Weston(1999),Osgood and Key (1998)也提出,学生家庭作业的时间与学习成绩呈曲线关系,即当作业时间达到最佳时间点时,学生成绩最好,一旦超过这个时间成绩会下降。[5]

       2.家庭作业效果与学生年龄段的关系

       本研究表明,八年级学生的家庭作业时间明显增多,这与学生身心的发育成熟和学习科目的增多有关,也可能与初中生面临更大的升学压力直接有关。家庭作业时间增多,虽然有助于提高学业成绩,但作业时间过长难免缩减课外阅读、生活体验和体育锻炼时间,可能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甚至引发厌学等情绪反应,这是值得我们注意的问题。Cooper(1989)也曾指出,家庭作业时间所产生的效果与学生年龄密切相关。对于低年龄段的孩子效果很小,其家庭作业时间与学习成绩相关几乎为零;对于小学五、六年级及初中一、二年级的学生,相关度为0.07,对于高中生,相关度为0.25[6]。年龄差异背后所反映的是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课程内容和学习方式的变化等等。正是因为这些差异,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作业设计应该有不同的目的与形式。譬如对于小学低段学生,家庭作业的目的在于促进孩子形成积极的态度、习惯和性格特点,增强对课堂学习技能的体验;对于小学高段和初中生,家庭作业应在改善课堂学习成效上发挥更为直接的巩固作用;对于高中学生,家庭作业应在优化学业成绩、自主选择学习等方面发挥更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3.家庭作业内容形式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领会—巩固—应用”的过程,听课使人领会所学,而巩固和应用则需要独立而有针对性的作业或练习体验,这是当前学校教育教学较为忽视的一个管理环节,也是造成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之一。如果我们能够从学生身心成长特点、课程内容及其学习方式变化来有针对性地设计家庭作业,家庭作业才有可能引起学生兴趣,并有效弥补课内学习的不足。美国学者杰克逊·李和威恩·帕罗培特根据作业目的的不同建议将课外作业分为四种:(1)练习性作业: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教学中所要求的各种具体技能,但必须局限于课堂上已讲授过的内容:(2)预备性作业: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打基础,从而使学生最大限度的吸收新内容:(3)扩展性作业:目的是使学生将已学过的知识、技能应用于新的情境中,它需要抽象思维;(4)创造性作业:目的是使学生融汇贯通地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发挥自己的智慧,提出创新的想法和做出富有创造意义的事[7]

       以下是美国中小学家庭作业的一些题目形式:

       (1)打开盛放杂物的抽屉,列出22种名词和称呼;

       (2)运用华盛顿卖除臭肥皂的事撰写一个30秒钟的广播稿,要插入他作为将军角色的有关4个事实;

       (3)在室外坐5分钟倾听各种声音,再化5分钟听那些你能听清的声音,选出你最喜欢的5种声音,根据其中一种写首诗;

       (4)为学校安排10种新的课程,给校董事会成员写一封信说服他们执行其中的一种;

       (5)列举答案是54的10个不同问题、情境。

        这些作业,需要学生将看似没有联系的事实和概念组合在一起,进行信息的筛选和加工,[8]强调了家庭作业在习惯养成、个性培养、过程体验等领域的作用。

       鉴于教育部项目现有问卷缺乏家庭作业设计内容形式、反馈矫正等方面的相关问题,本报告难以呈现相关现状数据。但比较而言,当前国内家庭作业在设计上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内容单调枯燥,形式简单机械,多为课内习题、考试试题的翻版,缺乏吸引力和创造性,大部分是借用他人、依赖教辅,而且因家庭作业批改量大,导致反馈上的时间滞后和方式单一,并缺乏个别化的矫正。这可能与当前考试评价的导向、与教师的工作负担、与教师自身设计习题和开发作业的能力等因素都有关系。

       (二)课外补习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

       1.课外补习时间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

       本研究显示,三年级和八年级学生一周课外辅导最佳时间分别为3—6个小时和6—8个小时。国内外对课外补习的研究结论众说纷纭,如1995年毛里求斯的一项研究指出课外补习比家庭住址、能否获得图书资料等因素更能解释学生学业成绩的变化。而另一种观点认为,课外补习与学业成绩并无显著相关性,或者补习与成绩的相关性因补习科目而异。如日本在1986年的一项研究表明,算术计算与代数补习后考试成绩有所提升,而算术运用与几何科目则没有同样的发现。[9]鉴于课外补习的内容方式、教师与学生的动机、补习强度与时间、补习学生类别等均存在差异,笼统判断课外补习的利弊是困难的。

       2.课外补习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本研究显示,三年级学生课外补习超过6小时的比例达到12%,八年级学生超过8小时的比例达到15%;而不参加课外补习的学生比例,三年级和八年级分别为37%和24%。课外补习从积极的角度看,是对学校教育的补偿和个人发展的拓展,如课外补习能帮助学生理解并喜欢学校课程,能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校外学到更多、探究更多,从而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发展。但是当前课外培训班缺乏有效监管,数量多而且质量良莠不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课外培训班更多的是注重实应付考试的知识与技巧,占据了一线老师本应用于钻研学校课堂教学的时间精力,等等。

       3.课外补习内容形式对课内学习的影响

       本研究显示,当前课外补习的内容主要是和文化课有关的培训班,三年级依次是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八年级则依次是数学、英语、语文、科学。三年级学生以请家教补习或参加课外特长班为主,以周末参加学校补习为辅;而八年级学生则以周末参加学校补习为主,选择请家教补习或参加课外特长班为辅。但当前不少课外补习在内容上多为文化课补习,忽视兴趣培养,注重机械训练,在形式上仍是沿袭大班教学模式,以学生练习、教师讲授为主。这一定程度上迎合了选拔考试的功利,不仅难以成为学校教育的补充和拓展,反而凸显了学校教育的弊端,甚至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三)课外阅读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

       1.课外阅读时间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本研究显示,三年级学生每天最佳阅读时间为1—2个小时,阅读时间不足1个小时的人数比例为36%;八年级学生每天最佳阅读时间在1个小时以内,每天没有时间阅读的人数比例为14%。这与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全国国民阅读调查课题组第八次调查的结论是一致的。在2010年没有读过课外书的14—17周岁人群中,有31.5%的人表示是因为“因功课而没时间读书”,选择比例占各种不读书的原因之首;有28.3%的人是因为“没有读书的习惯/不喜欢读书”而没有读书;有22.0%的人是“因上网/玩游戏等而没时间读书”。[10]而近年国际测试数据表明,良好的阅读习惯及技能与学业成绩有显著的正相关。[11]以上研究结论一定程度上表明,家庭作业和课外补习等负担过重,已严重影响中小学生课外阅读行为,而合理规划课业结构比例,致力提高学生阅读素养,是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高学业质量的途径之一。

       2.课外阅读量与学生年龄段的关系

       本研究显示,三年级和八年级学生一年阅读课外书的最佳常模均是12本以上,三年级和八年级学生每年阅读课外读物不足4本的人数比例分别达到21%和30%。这与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2007年对天津中小学的调查结果相似,天津小学生的阅读率为62.8%,初中生为48.7%,高中生为39.6%。[12]这表明,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率和阅读量随着年级的升高均呈逐步下降的趋势。这可能也与当前越来越大升学竞争压力直接有关。

       3.课外阅读内容形式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本研究显示,三年级和八年级学生每天最佳看电视的时间均为1个小时以内,每天看电视时间时超过1个小时的人数比例分别达到48%和43%;三年级和八年级学生每天最佳上网游戏或聊天时间分别为1个小时以内和零,每天上网超过1个小时的人数比例分别达到28%和40%。这与2007年北京国际出版论坛的观点相类似,当代青年阅读正呈现出四大趋势:从纸质图书的阅读到电子与纸质图书并存;从学习性阅读向休闲性阅读转变;从被动阅读向主动参与式阅读转变;深阅读减少、浅阅读增加。[13]

       传统意义上的阅读通常理解为从书面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但今天的阅读已发展成为一种源自于书籍、却不限于书籍的人类行为。借助网络阅读,我们既扩大了人际交往的范围,也因此产生了人际疏离作用;既张扬了人的个性,也引发了网络社交成瘾的问题……在浩如烟海的信息爆炸时代,阅读什么,怎么阅读,正面临着一些前所未有的新变化。

       三、政策建议

       当前,适当减少并科学管理家庭作业和课外补习等以任务驱动为主的课业,努力增加并有效指导课外阅读等以兴趣驱动为主的课业,需要构建起“政府推动,学校主导,社会支持,家庭参与”的长效机制,才能使科学合理的课业结构成为减轻过重课业负担、提高学业质量的基础条件。为此,我们的建议有三:

       一、加强家庭作业内容和形式的研究,注重家庭作业的及时反馈矫正。

       家庭作业的内容选择和形式设计涉及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评价能力,直接与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有关,需要教育科研和教师培训部门加强专题研究和培训指导工作。学校校本研修要加强对课堂教学目标和学生群体差异的研究,致力开发设计适应不同学生群体差异的不同内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并在一定程度可供自主选择的校本化的家庭作业。教师要进一步重视并加强家庭作业及时反馈矫正环节,努力提高家庭作业反馈矫正的诊断、激励功能。家长要主动了解家庭作业完成的质与量,及时与学校、教师沟通,使家庭作业成为学生个别化课外学习的有效途径。

       二、强化课外补习的有效监管和规范办班,鼓励发展兴趣导向的课外培训。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一方面要积极引导社会舆论从孩子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角度正确看待课外补习与主流学校教育的互补关系;另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于课外补习的监督和管理,杜绝各级各类学校招生考试中的功利导向,致力形成以兴趣为主要需求的课外补习市场,以确保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发挥课外补习对课内学习应有的拓展和延伸作用。家长要多和教师沟通孩子的学习状况,了解孩子的特点,尊重孩子的意愿,根据需要适时适量选择课外补习。对于孩子课外补习的情况要深入跟进了解,及时作出调整。

       三、改善课外阅读环境,加强对学生阅读内容的引导和阅读方法的指导。

       政府要加大对社区公共图书馆等文化事业的投入,尤其是加大对边远贫困地区公共图书馆的支持;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将“图书馆知识篇目”列为必学的“阅读篇目”,要开设图书馆利用课程并加强教学,主动利用社区公共图书馆等文化事业资源,努力提高学校图书阅读室的利用效益,在课外读物的选择上要充分征求师生意见,提高图书馆馆藏结构的合理性,开拓中小学生精神自由的空间。学校和教师要优选推荐课外阅读篇目,借鉴国际阅读界近年来推崇的儿童“无压力阅读”经验,加强阅读指导,引导学生恰当处理网络媒体信息浏览与文本阅读的关系与时间分配,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充分体验阅读的乐趣和意义。



[1] 8个个体因素对学生解释率的影响程度以三年级语文为例可通俗理解为,其学生解释率22%中的18.3%因学生生活习惯引起。鉴于本研究所讨论的个体因素难以涵盖所有个体因素,而且因素之间可能存在交叉重叠相互影响部分,所以各因素解释率累加之和通常不等于100%。

[2] 鉴于本次调查问卷中不涉及到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评价,故未能做有关的分析。

[3] 最佳常模指本报告所用于分析的课业情况对于相应年级学生学业成绩的促进作用最大或者最为适宜,本最佳常模仅适用于本次测试群体。

[4] [丹麦]Jens Henrik Haahr等著,赵中建等译,学生成绩分析——基于国际PISA、TIMSS、PIRLS调查的证据。

[5] 6 8 胡苇.国外中小家庭作业问题的研究及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7,(12)

 

[7] 钱扑. 谈美国对家庭作业问题的研究[J]. 外国中小学教育,1986, (1)

 

[9] 澎湃.“影子教育”:国外关于课外补习的研究与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8,(1)。

[10] 屈明颖 刘志永,课业负担重制约中学生课外阅读[N],中国教育报,2011-6-2

[11] [丹麦]Jens Henrik Haahr等著,赵中建等译,学生成绩分析——基于国际PISA、TIMSS、PIRLS调查的证据。

[12] 张宝敏.中小学生课外阅读动力不足[N].中国教育报,2007-5-9(5).

[13] 刘声,北京国际出版论坛热议当代青年阅读四大趋势,中国青年报,2007-9-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