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DNA变性与复性

(2013-01-21 08:49:45)
标签:

杂谈

DNA变性与复性2009-07-11 17:24

    一、变性
    DNA的三维空间构象即超螺旋结构主要靠一些非共价键如氢键折叠形成,这些非共价键都是键能较低的键,很容易在外来作用的影响下断裂,使双螺旋解开,导致空间结构破坏,使规则的DNA变成不规则的线团,因而发生性质改变,称为DNA变性(denaturation)。变性的DNA为单链。加热接近100℃、改变pH(>10或<3)以及某些化学试剂(如乙酸、尿素和酰胺等)的作用,均可使DNA变性。
    如果通过加热使DNA变性,根据DNA变性的程度与温度的关系可绘制熔解曲线。使50%DNA分子发生变性的温度称为变性温度,由于这一现象和结晶的熔解相似,故变性温度又称熔解温度(melting temperature,Tm)。Tm值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值,它与下列因素有关:
    1.DNA的均一性  均一DNA如病毒DNA,解链发生在很窄的Tm值范围,而不均一DNA如动物细胞DNA,其Tm值的范围较宽。
    2.DNA分子中(G+C)的含量  一定条件下,DNA的Tm值由(G+C)含量所决定,因G和C之间有三个氢键。所以(G十C)含量较高的DNA的Tm值较高。实验表明,DNA的Tm值的高低与其(G+C)的克分子含量呈直线关系。
    3.溶剂的性质  Tm不仅与DNA本身性质有关,而且与溶液的条件,如离子强度、pH及变性剂的浓度等有关。在低离子强度时,Tm值较低,反之则较高,因此DNA制剂不应保存在离子强度过低的溶液中;pH值在5—9范围内,Tm值变化不明显,在高pH值下,碱基可失去形成氢键的能力,当pH值大于儿3时所有氢键均被破坏,DNA完全变性;变性剂可以于扰碱基堆砌力和氢键的形成,因此可降低Tm值,如50%的甲酰胺可使Tm值降低30℃。

    二、复性
    变性的DNA只要消除变性条件,两条互补链还可以重新结合,恢复原来的双螺旋结构,这一过程称为复性(renaturation)。在DNA热变性后,将温度缓慢降低而使DNA逐渐冷却,并维持在低于Tm值的一定范围内,变性后的单链DNA即可恢复双螺旋结构,因此复性过程又叫作退火。复性后的DNA,其理化性质都能得到恢复。倘若DNA热变性后快速冷却,则不能复性。
    DNA的复性速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1.温度  温度过高,有利于DNA变性而不利于复性;而温度过低,不利于双键间随机形成的错配氢键的断裂。易造成两条非互补单链间的非特异性结合。复性的适宜温度一般低于Tm值25℃左右。温度过高如接近变性温度,复性则难以进行;温度过低,产生非特异性复性。
    2.DNA的浓度  DNA的浓度直接影响到DNA单链间碰撞的几率。DNA浓度越高,复性速度越快。
    3.DNA片段的大小  大分子的DNA扩散速度较慢,发现互补的机会少,难以形成正确配对,因此复性较慢。
    4.DNA分子的复杂性  DNA总量一定时,基因组越复杂,其中特定序列的拷贝数就越少,互补序列的浓度就越低,因此复性速度越慢,而序列简单的DNA分子复性较快。
    5.离子强度  溶液的离子强度较高时,可有效中和DNA双链间的磷酸基团的静电斥力,因此复性速度较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