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碁:无工厂模式的“轻骑兵”
(2009-01-16 12:41:19)
标签:
宏碁it |
分类: 新媒评点(解析媒体潮起潮落) |
其中,超越联想的目标,由于发生在联想并购IBM PC获得规模优势之后,显得不同寻常。
“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差异化优势。”宏碁(中国)发言人孟蕾表示,相对来说,宏碁竞争力在于:国际化视野、纯品牌运作、新经销模式。
国际化经验
宏碁国际化运作经验远胜联想。早在上世纪80年代,当柳传志还在倒卖国外PC时,宏碁便开始了国际化征程。
1989年至1997年,它在北美市场先后完成三次并购,尽管不算成功,但却积累下国际化经验,培养了海外人才。这些经验在宏碁与联想竞逐Gateway过程中,表现得非常鲜明。在它面前,联想的策略显得急躁而冲动。
如今,这家台企已成欧洲笔记本市场老大。而在北美,由于收购Gateway带来市场效应,它正在快速跟进。
联想2000年开始的国际化显然谨慎许多,最初仅以合资企业开拓着香港渠道,当年它在欧美难见踪影。直到2004年并购IBM PC后,才摇身一变,成了全球商用笔记本明星。
大概杨元庆参考了宏碁的途径。并购后不久,他将家搬到美国,挖来许多戴尔原高管,充实海外管理。这为联想带来了文化整合难题。
王振堂早已预见到联想整合之艰难。2005年秋天,他在上海对《第一财经日报》说,宏碁的发展成熟稳定,对手许多方面还“不确定”,有信心获胜。
这已是宏碁第二次借力对手整合期实现超越的案例。2003年,惠普收购康柏后侧重直销,宏碁则在欧洲力推分销,拉拢大批伙伴,在该区域一举将其超越。
纯品牌运营模式灵活
国际化视野之下,宏碁有着灵活而独特的商业运营模式,尤其是纯品牌运作、市场营销以及相随的多品牌策略。
2000年以来,宏碁经历过两次大规模再造,剥离了半导体、PC及相关电子的代工制造,从而走上纯品牌运作,在微笑曲线两端强化布局。
无工厂模式提高了响应速度。以产品上市为例,几年来,在每次追随英特尔新品处理器发布后,宏碁几乎总是第一个将PC产品铺入市场的厂家。
要联想放弃制造,效仿宏碁可能有些过分。不过,联想应该进一步强化代工制造外包,这将有利于消费类业务的拓展,因为个性化、小量多样模式给其带来了挑战。几年来,联想过于依赖商用业务,消费类业务进展迟缓。
孟蕾表示,在无工厂模式基础下,宏碁的新营销模式的价值才得以凸显。这一2005年在全球正式确立的100%分销模式,其特点表面看是国家或地区的总代理制,背后却是供应链整合。其中,厂商仅负责产品和售后,销售和市场全部交给总代,借助广达等ODM厂家的设计与代工能力,可以迅速完成一个稳定循环。
孟蕾说,公司就像一个轻骑兵,高效而灵巧。
宏碁(中国)有两家总代,即神州数码与英迈,其中前者出货占据其近50%。
神州数码内部表示,宏碁的无工厂模式可以大幅提高响应速度,生产、物流、账期方面,比对手节省大量时间,在PC趋向生鲜货的时代,这是最为核心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