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规制俘虏理论再现吗?

(2013-07-31 16:41:43)
标签:

杂谈

规制俘虏理论再现吗?

——食品生产领域明摆着的“潜规则”终结篇

http://s9/mw690/417dc475gx6Bumk17Ek58&690

规制俘虏理论产生于19世纪末的美国,与规制公共利益理论完全相反。规制俘虏理论认为:规制的提供正适应产业对规制的需求(即立法者被规制中的产业所控制和俘获),而且规制机构也逐渐被产业所控制(即规制者被产业所俘虏)。规制俘虏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不管规制方案如何设计,规制机构对某个产业的规制实际是被这个产业俘虏,其含义是规制提高了产业利润而不是社会福利。 

回顾一下老夫《唬你没商量的各类饮料产品》、《另类的酱油和醋,你知道吗?》、《不是有奶便是娘》以及《看清了,你买到真正的巧克力吗?》,再加上今天将要补充的一些案例,老夫情不由己就想起了今天的博文题目。这里老夫不想再过多的添加自己的观点和评议,相信各位博友浏览后自当心有定议。

一、蜂产品制品肯定不是纯蜂蜜

蜂蜜营养非常丰富,作为普通消费者很容易被包装精美的蜂产品蒙混。市场卖的真正蜂蜜,国家规定必须是天然物质,不允许添加任何物质。

蜂产品制品是指蜂蜜、蜂王浆(含蜂王浆冻干品)、蜂花粉、蜂胶的提取、混合物,或以蜂蜜、蜂王浆(含蜂王浆冻干品)、蜂花粉、蜂胶为主要原料添加其他物质(如食品添加剂、营养强化剂、植物提取物、其他食品等),经科学加工而制成的具有蜂产品基本特性的产品,蜂产品制品可以添加其它物质,但需要标签中标注。

关键之处在于现实的消费市场在包装上有许多文章可做,特别是标识标注,大大的蜂蜜二字后面跟随着一系列的缩小字体的品名,一不小心你以为购买的是蜂蜜,其实买到的是蜂产品制品。

二、料酒肯定不等同于黄酒

在日常生活中,烹饪用酒统称"料酒",但是,市面上既有料酒,也有黄酒,而且很多人把黄酒料酒,又把料酒黄酒。其实:

黄酒是用糯米经浸泡、蒸煮、发酵而酿成的。酒精度为8%以上,一般实验室检测结果都是在8-15%之间,黄酒酒味醇和,属于酒类,12位编号中间四位为1504

料酒是在黄酒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品种,它是用黄酒做原料,另外再加入一些香料和调味料做成的,是一种经调配后的调味酒。料酒要求酒精度10%以上,同时要求在标识标注上标明,为区别于黄酒,通常在产品中添加食盐,调料酒属于调味品中的液体调味料,12位编号中间四位为0307

 

也就是说,在日常生活中,黄酒可以充当料酒,反过来料酒不能充当黄酒。只可惜,现实中我们很多的消费者冲着低价的目标,买来料酒当醉了。

三、白酒中的一些“隐私”

白酒的问题真要说起来三天三夜都有内容,这里就简单介绍几个关节点吧:

(一)我国白酒允许的四种生产方式

1、固态法白酒:是以粮谷为原料,采用固态(或半固态)糖化、发酵、蒸馏,经陈酿、勾兑而成的,未添加食用酒精及非白酒发酵产生的呈香呈味物质的白酒。

2、液态法白酒:是以含淀粉、糖类物质为原料,采用液态糖化、发酵、蒸馏所得的酒基或食用酒精,可用香醅串香或食品添加剂调味调香、勾兑而成的白酒。

3、固液法白酒:是以固态法白酒(不低于30%)、液态法白酒勾兑而成的白酒。

4、配制酒:配制酒是指以蒸馏酒、发酵酒或食用酒精为酒基,以食用动植物、食品添加剂作为呈香、呈味、呈色物质,按一定工艺加工而成,改变了其原酒基风格的饮料酒。

(二)白酒的真实“隐私”

上述四种生产方式,固态法白酒的做法是我国自元朝引入后,一直保持的一种传统生产方式。其他几种生产方式,据考证是在动乱年代粮食匮乏情况下的应急手段,后因生产工艺的提升,添加剂品种的扩展,口感、风味逐渐接近传统酒的品尝标准,悄悄地、顺理成章地成为国家允许的生产标准。

在四种国家允许的生产方式中,传统的固态发酵白酒中不得使用非自身发酵产生的呈香呈味物质。其他三种却允许添加GB2760规定的一些食品添加剂(主要是甜味剂和食用香料,如己酸乙酯等)。只是通过GB10344《预包装饮料酒标签通则》,对白酒产品标签有强制性规定:在酿酒或加工过程中,加入的水和食用酒精应在配料清单中标示。

(三)白酒的另类小秘密

秘密一:大家应该知道陈化粮这个概念,虽然2006年国家有关部门取消了这个概念,但事实上是客观存在的。我要说的陈化粮是不允许作为白酒原料的,但可以当作食用酒精的原料,而食用酒精却可以在“液态法”和“固液法”中添加的。

秘密二:固态法白酒以外的白酒生产方法都要求有一定比例的固态法白酒作为主要原料,现实状况是全中国也超过不了三个检测机构能测出其真实的比例,绝大多数是否达到标准似乎只能靠生产者的良心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