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食品监管者足迹——分工

(2010-07-14 17:23:01)
标签:

杂谈

http://s16/middle/417dc475g8bef5d0ef8df&690

食品监管者足迹——分工

 

思考了半月之久,终于下定决心,通过此平台留下自己作为食品监管者一分子的所思所言所行。半月之前,局党委对工作进行了重新分工,老夫由以往代管调整为分管食品监管。凭心而论,这项工作无疑是坐在火山口上看风景,风光不见风险长存。特别是近一年的代管实践,对社会环境、生产现状、监管力量、百姓认知等等有了切身感受之后,非常坦言,一百个不愿涉足这块工作。可以这样说,当前的环境之下,仅凭监管队伍的这点力量,要想做到百分百保证食品生产企业不出问题,比登天还难。好在《食品安全法》第三条明确指出:“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对社会和公众负责,保证食品安全,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所以,老夫决定通过此平台,记录下自己围绕此项工作的所思所言所行。一是在平台上留下足迹作个见证,是非自有公道评说;二是通过平台记录,督促自我常抓不懈,不可松劲,工作更上一层楼;三是所思所言所行倾心而出,希望在这个平台上能得到阅读者特别是一些食品监管方面的专家和高手的批评指正,便于自己更好地实施下步工作,正如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基于上述考虑,这里就有必要做一个简约的自我画像了。老夫所在地为一个地级市的行政区域,部门为质量技术监督局,本人工作岗位为该局的副局长。本行政区域的食品生产企业总数的排名为全省第三(在二名单列市之后,与其它兄弟市相比,排列中间市的食品生产企业总数为我们的一半,排列最后市的食品企业总数为我们的三分之一不到)。从我市食品生产企业的状况看,尽管几乎襄括了国家准许的28大类的所有产品,但两组数据为其做了有力的注脚,一是近70%的企业属规模以下;二是近70%的企业为10人以下的作坊式工厂。由此可见,食品安全生产的监管难度有多大。

自去年代管此项工作始,老夫就寄望自己能融入其中,虽然大部分精力和心思都围绕其运转,但仍有力不从心之感(毕竟分管的工作也不可放松),好在近一年的直接参与,奠定了现今分管的基础。在此,对“而今迈步从头越”的直接分管工作的总体思路作一记录,以备查考。个人工作有一个习惯,抓一项工作,首先要对其进行方方面面的了解,通过了解将其转换成理性思考,有了理性思考再具体指导和引导实践,再从实践中升华理性的第二次思考,再用升华了的理性思考指导实践……,只有如此良性循环,这项工作的落实才是最优的,也是最具发展潜质和标杆效果的。

所以,个人第一感觉,食品的安全不是监管出来的(尽管监管在保证安全的链条中占据主要位置,但不是绝对位置),必须形成一个“政府主导、企业主体、部门联动、主管到位、行业自律、社会监督”良好氛围,其安全才可谈可控与不可控。也就是说在没形成上述氛围时,食品的安全是没有绝对保证的。由此得出结论,食品安全上出了问题,不问青红皂白就拿监管者开刀是偏颇的,起码有滥杀无辜之嫌(老夫并不是身为监管者之一而为自己的队伍开脱,后面的文章会有论据支持的)。

个人的第二感觉作为六方之一方的主管到位,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无非是做好两大方面的工作,一是相关法律法规的宣贯;二是依照相关法律法规抓好规范。关于宣贯,对政府主导层面是汇报,对企业主体层面是培训,对部门联动层面是游说,对行业自律层面是引导,对社会监督层面是宣传。宣贯工作的到位与否,直接关系到各方能否进入角色,共同演好食品安全这出大戏。宣贯工作质监部门不是主角(特别是针对六方的宣贯),但质监部门最需要。客观地说,围绕质监职能上的宣贯,本地区已经做了最大努力,唯一缺憾的是宣贯的效果还不是太明显,主要是宣贯的对象要把宣贯的内容转换成自觉行动,主动权不在我方。因此,此项工作不是一劳永逸的,必须常抓常新。关于规范,个人以为,无非三大方向,对具有自觉行为,把企业当作事业做的,规范方向是用足政策、贴身服务,扶其做强做大做优,以引导其成为行业的标杆,同时通过其产品对市场的占有率提高,营造优胜劣汰的良性竞争环境(老夫一直坚信,食品生产的行业中只要存在不良乃至恶性竞争必定是大隐患,因为,任何企业主的本质都是逐利的)。对具有自觉意识,但自觉行为不足的企业,规范的方向是加强督导力度,耐心反复纠偏,促其尽快赶队。对即没自觉意识,又无自觉行为甚至是恶性竞争的发源地,规范的方向是紧盯不放,先礼后兵,直至将其“清理门户”。

个人的第三感觉作为一个行政区域内食品监管队伍的牵头人和决策者,当务之急是要带领所属队伍对本区域内的食品企业基本状况有一个了解,不敢说做到了如指掌,最起码也要做到心中有数,特别是重点区域在哪块?重点行业是哪里?规范的三个方向的企业各是哪些家?根据企业的生产现状和管理层次,按A(优秀)、B(良好)、C(及格)、D(不及格)进行的分类底数各多少?围绕食品企业的季节特点,周、月、季的工作重点各是什么?等等。目前,这项工作正在进行调研中。通过调研也让老夫产生了不少的思考。因此,下篇的博文名就叫:思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