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生命请思量处罚的轻重
(2013-05-09 17:23:42)
标签:
教育叙事敬畏生命处罚学生同理心父子同行 |
分类: 教育叙事 |
“教师应把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感情投向那些极度缺爱的同学。弱势群体是不幸的,因为他们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难以拥有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们能还他们以健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好的教育!”
“当学生违规而受到处罚时,请思量处罚的轻重,掂量学生的承受,因为很多事情是无法预料结果的,敬畏生命是人之本分。”
有一道师德测试题:“当孩子因为违规行为而受到处罚时,如果站在你面前的是自己的孩子,你会这样处理么?”面对这道题,我思量了很久,心里很不是滋味,一幅幅触目惊心的画面又在眼前呈现:
画面一:
2009年3月26日晚,八点刚过,随着16岁的江苏盐城第一中学学生宋锬从自家四楼阳台向下的一跳,几秒钟内,这个家庭十六年的努力化为了泡影。
通常的这个时候,按照这所江苏省重点高中的作息时间表,正是宋锬在学校上晚自习的时间。但事实上,宋锬和同桌刘峰已经连续42天被阻挡在学校晚自习教室门外,他们成为这个有着63名学生的班级中,仅有的两名被“赶”出晚自习教室的“异类”,原因是宋锬和刘峰违反了“校规”。
2月11日,宋锬和刘峰在晚自习期间讲话,并互相推了几下,“没有任何恶意”,这被巡视的年级主任逮个正着,定性为违纪行为,被要求立刻回家自习,何时可以回校等候通知,而直到宋锬跳楼那一刻,他也没等来返校上晚自习的通知。
宋锬的父母将宋锬一直不能返校晚自习归咎于班主任丁向明。母亲李秋红至今后悔“没有及时给老师送礼”。李秋红回忆,就在不久前,她向神情低落的儿子建议:“要不还是给老师送礼吧。”宋锬情绪激烈地拒绝了。对这个全靠父亲在兰州打工维持生计的家庭来说,几百块钱并非一笔小数。此外,宋锬认为班主任长时间拒绝他们上晚自习的做法“太过了”,在此之前,他和同桌曾先后找到过年级主任、班主任,表达了想回来上晚自习的请求,但都被拒绝。班主任丁向明不认为不让上晚自习是一种“惩罚”,他的解释是:让学生回家自习也是教育方式的一种。
画面二:
18岁的郭大龙牙关紧咬,头颅高昂,神情倨傲,默默地走进了六楼高一(2)班的教室。
高一(2)班处在校园里最高的楼——明智楼。此时是2010年1月21日清晨8:06,江苏省阜宁县明达中学的第一节课刚进行到第26分钟。
高一(2)班正在听课的学生们十分惊讶地看着这位古怪的男生,多数同学并不知道,这个表情奇怪的男生其实来自本校的高三(7)班。
郭大龙漠然无视投向自己的数十目光。他一边走向窗口,一边轻轻地说:“借你们的教室用一下。”
正在上课的数学老师只来得及问了两句:“做什么?做什么?”这个身高165厘米、身型微胖的男生已经从窗口纵身跃下。
这个高三学生跳楼身亡的原因也很快被师生们口耳相传,“导火线”小得令人震惊,居然是“上课讲话”。就因为老师认为他“上课讲话”批评他,而该同学辩解:讲话的不是自己,而是别人,与语文老师发生言语冲突;就因为没有能够及时妥善解决课堂上的一个小纠纷,最终导致一个18岁年轻生命的消失。
画面三:
2011年11月26日中午上学途中,李晓晓同学在中华巷北斗星的文具店里挑中性笔,由于校服的袖子太长了,李晓晓同学把笔放到笔筒里老板娘没有看见却误认为偷了笔,然后老板娘拉着李晓晓同学去了政教处,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政教处的主任。主任给了李晓晓同学处分。李晓晓因为这件事心里有了阴影。在中午没有去上课,在跳楼的10分钟前给自己最好的朋友发了一条短信。上面说:“真的不是我偷的,请你相信我!!”在发完短信后便从6楼跳了下去……
宋锬因为违犯连续42天被阻挡在学校晚自习教室门外,郭大龙因为“上课讲话”与老师发生冲突而老师不予原谅非要家长来校,李晓晓被老板娘误认为偷了笔而受到政教处主任的处分,他们因为不服气或者不能忍受心里的压力而选择了自杀,虽然这些只是个别极端的例子,但我们是语文老师,是班主任,是政教处主任,这样的事情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也是经常发生的,在我们的学生中间,宋锬、郭大龙、李晓晓这样的同学,这样的事情,也是经常遇到,我们不可以不防祸于未然啊!等到悲剧发生的时候,悔之晚矣!
试想一下,如果班主任丁向明在学生宋锬来请求想回来上晚自习的时候,不再拒绝,而是给他一个台阶,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处罚后给他一个回校上晚自习的机会,那么,宋锬是不是可以不从自家四楼阳台向下致命的一跳……
如果郭大龙的语文老师能够耐心听取他的申辩,或者接受学生的道歉不再坚持让他的家长来校,或者可以主动到学生家里了解一下倔强的郭大龙的生活环境,弄清楚他坚持不让家长来学校的原因,因为他的父母是残疾人,不方便来学校,或者是自卑的郭大龙不想让同学们知道父母是残疾的实情,只要语文老师能把工作做的细致一点,或者能够不固执己见,自己说出的话一定要让学生兑现才算自己有“面子”,只要语文老师能适当的“妥协”一下,这个身高165厘米、身型微胖的家境困窘的自卑男生是不是可以不需要从六楼窗口纵身跃下……
如果文具店里老板娘能够相信一个12岁的女孩,或者不把一支中性笔一元钱看得很严重,不至于为了一支中性笔非要把六年级的女孩拉到学校政教处;或者政教处主任能够相信自己学校的学生,劝说文具店里老板娘可能看错了,或者政教处的主任能够替女学生赔偿老板娘一元钱,打发走文具店里老板娘之后,再决定相信女学生一次,让学生记住教训,下次不到那个厉害的老板娘的文具店买东西;或者认定就是这个女孩子因为家境贫寒而真的拿了一支中性笔,是不是可以委婉说几句,要女孩注意生活的细节,不要与文具店里老板娘发生不必要的纠纷,这样有损自己和学校的形象,如此肯怕已经足以教育这个女孩了,大可不必以政教处主任的身份,因为一支中性笔的纠纷而给这名女生一个处分。恕我直言,我以为这个政教处的主任是严重不称职的。只要我们的这位政教处的主任有点处理事情的能力或者有一点教育机智,这样的悲剧都是不可能发生的。
诚然,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确实也做过一些让学生伤心难过的事。
扪心自问,不无汗颜。写作本文,是谓自勉。
我们不妨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我是那个孩子,或者那个孩子是我的弟弟妹妹,或者那个孩子是我的孩子,我愿意看到他被老师那样批评惩罚么?我愿意看着他们因为无法承受老师的处罚而走上绝路吗?当然是不愿意的,如果是自己的孩子或者弟弟妹妹,我当然会耐心的告诉他要学会尊重他人,尊重老师的劳动就是收获自己的成果,告诉他上课怎样集中注意力,怎样避免开小差,我会去和他一起来做作业,我还会说你一定是最棒的,你看你的字多漂亮……有了这样的心态,有了一颗同理心,很多事情都能迎刃而解了!
敬畏生命,拥有同理心,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试图改变自己对一些后进生的看法,试图耐心细致地和他们谈心,找到他们身上的优点,告诉他们自己的长处,让他们建立自信心。当然,遇到他们犯错的时候,也要宽容这些孩子,不要因为老师一味的责备,让他们对自己失去了信心,从而破罐子破摔,更不能让矛盾激化,从而导致严重后果。
因此,我们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理解师生关系,站在学生的方面来处理师生矛盾,进行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设身处地去感受和体谅他们,这样就容易知道学生为什么会那么想,从而更能理解他们的做法,减少误会和冲突。
还是借一双慧眼吧,让你及时发现学生身上闪光点,走进学生的心灵,你定会发现他们的美好,当你看到他的优点的时候,他也总能给你以满意的回报。
让我们换一种心态,多给学生一点耐心,让我们寻找并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哪怕只有那么一点微弱的光,也要以此为契机,因势利导,培养其积极的人生态度,逐步完善他们的人格,引领他们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有时,只要给后进生一点阳光,他们就会灿烂。
正如李镇西老师在《爱心与教育》一书说的:“教师应把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感情投向那些极度缺爱的同学。弱势群体是不幸的,因为他们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难以拥有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们能还他们以健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