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活中这些小细节,对耳朵的危害很大

(2017-03-03 09:28:49)
标签:

杂谈

前言

耳朵是五官其中一个重要器官,它除了掌管听觉外,也兼具保持身体平衡的机能。耳可分为耳廓、外耳道、中耳和内耳几部分。若是耳的任何一部份受损,结果可能严重,甚至会造成失聪,所以我们要好好保护耳朵。

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 悄悄地损害孩子的听力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303/19098450ee5244aa80abd604c360c8e6.png

喂奶姿势不正确可导致中耳炎

中耳内有一条通往鼻咽部的细管称耳咽管,宝宝的耳咽管比较短、宽且直,如果喂奶姿势不正确如让宝宝平躺着吃奶、奶嘴开口过大、奶瓶举得太高等都容易使乳汁沿着咽鼓管流入中耳,诱发中耳炎。

预防对策:

避免平躺着喂奶,应把婴儿斜抱在怀中,让宝宝呈半卧位,宝宝上半身靠着的那条腿可以用小凳子垫高鞋;

如果是侧躺着喂奶,妈妈要用手臂将宝宝的上身和头部支起大概45°左右;

哺乳时不宜过急,母乳过于充足压力过大,可按住乳房控制奶量,以免宝宝来不及吞咽而误入耳咽管;

用奶瓶喂奶时,奶瓶不宜举得太高,奶嘴孔也不宜太大;

吃完奶把孩子抱起来轻轻拍背,使胃里的空气及时排除,避免吐奶。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303/75ce3a7b91d84cf289409ed0214bd0ab.png

耳垢自行清理易损伤

有些父母喜欢用掏耳勺给宝宝清理耳垢,由于宝宝好动不能克制自己,在掏耳时很容易造成局部损伤,严重时可捅破鼓膜,影响患儿听力。

预防对策:

对耳垢比较多了(俗称耵聍),建议到专科医院请医生帮助处理。

年龄大点的孩子平时可以吃一些粗粮,增加口腔咀嚼运动,可以促进耳垢排出,减少耵聍栓塞。

在给孩子淋浴洗头或带孩子游泳时,注意不要让污水进入耳道内;

如果不慎有水进入耳朵,把头偏向该侧小心牵扯耳廓让水流出。

玩具噪声可造成听力损害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303/036d0f1390614d0a941899c887414bd1.png

很多带响的玩具非常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家长们也喜欢买这样的玩具,悬不知这种玩具噪声对宝宝的听力是有损害的。

预防对策:

使用电子读物时,距离耳朵不要过近;

家长在给孩子挑选玩具时应选择一些噪声小,玩具声较柔和的品种,最好使之低于60dB(日常普通谈话声为30~40分贝,高声说话为80分贝,大声喧哗或高音喇叭为90分贝);

避免孩子长时间在游乐场等高噪音环境中呆的时间太长;

放电视机、DVD等要注意音量适中。

药物使用不当致药物性耳聋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303/1acbbf32860f4a0784771eae9e73e208.png

耳毒性药物专门伤害毛细胞,让人感受不到外界的声音。这种聋属于“感音神经性聋”,难以治愈。

预防对策:

婴幼儿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氨基甙类抗生素;

母系亲属中有对某种药物致聋者,其后代均绝对禁用该类药物;

如果病情特殊必须使用这些药物,应该在密切检测下用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听力损害。

擤鼻方法不正确易造成损失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303/79cc506e3cc94452855bb552e802f79c.png

宝宝留鼻涕了,家长习惯性的拿着纸巾捂着鼻子,捏紧两个鼻孔让宝宝用力擤鼻,殊不知这个小小的动作容易引起宝宝中耳炎,如用力过大甚至会引起鼓膜穿孔。

预防对策:

使用正确的擤鼻涕方法,用手按住一侧的鼻翼,轻轻擤出对侧鼻腔的鼻涕,再用同样的方法擤出另一侧鼻腔的鼻涕。

对于年龄小还不会擤鼻涕的婴幼儿,家长们可以选择橄榄型的橡皮吸管将分泌物抽吸干净,或者到耳鼻喉科请专业的医师清理。

意外伤害可造成听力损害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303/2ac00786d0174997a37c6fcf853ce685.png

有时候会把吃的、玩的小物件如豆豆、珠花、纽扣等塞到耳朵里了,另外,小虫子、蚊子也有可能飞进宝宝的耳洞里。

预防对策:

平时要教育孩子不要随意将小玩具、小物品塞入身体有洞的部位;

如果是小虫子进入耳朵里,可先在家里滴入香油或酒精,使昆虫瘫痪、死亡,再小心地用夹子取出。

如果宝宝把小豆豆、玩具等圆形异物塞到耳朵里,不能用挖耳匙、耳镊等工具取出,那样容易将异物推入深处。特别是尖锐的异物进入时,切忌自己强行挖取,以免伤害鼓膜。最安全可靠的方法还是带宝宝到医院取出异物。

文章来源:湖南省儿童医院 耳鼻咽喉科

文章作者:彭湘粤 主任护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