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又到长高季,这样做能帮孩子长得更高

(2016-04-11 18:41:32)
标签:

杂谈

      世界卫生组织一项引人注目的报告指出:人体的生长速度在一年中并不相同,长得最快的是在5月份,平均达到7.3毫米。因此,五月可谓是长个的“黄金期”!妈妈在这个季节要,排除阻碍孩子长高的畔脚石,帮孩子加把油,长长个!
      尽管遗传因素对身高的影响起到关键作用,但后天因素也不能忽视,例如不良饮食习惯、睡眠习惯、心理因素、过度劳累等,这些对孩子的身高发育也有很重要的影响。排除这些障碍,才能让没有遗传优势的孩子长得更高。
又到长高季,这样做能帮孩子长得更高 “睡得好,长得高”里面有太多你不知道的秘密
睡眠是保证机体生长发育、促进长高的“营养要素”。 睡眠与促进身材增高的生长激素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俗话说“睡得好,长得高”,是有科学根据的。



  生长激素为脑垂体前叶分泌的生理活性物质,促进长骨的骺软骨细胞增生,加速骨与软骨的生长,使人体逐渐增高。 正常情况下,夜间分泌的生长激素比白天多,约为白天的3倍。

   生长激素的分泌与释放和睡眠慢波有关。一般睡眠后45~90分钟开始分泌生长激素,平均在睡眠后70分钟达到分泌高峰。如果入睡时间推迟,生长激素的释放便随之延迟,直到睡熟,生长激素才开始分泌。如夜间不睡觉,生长激素则分泌很少。


   婴儿、儿童、青春期青少年、成年人和老年人的生长激素分泌情况各不相同。
  1. 婴儿一天24小时血液中的生长激素含量都很高,睡眠时与醒着时无明显的差异。

  2. 幼儿的生长激素只在夜间睡眠时分泌,白天清醒时基本不分泌。

  3. 8~15岁青春期少年,虽然醒着时也分泌生长激素,但量很少,主要在睡眠时分泌,在深睡时生长激素分泌量急剧增加,为幼儿期的7.5倍。

  4. 青年人和成年人的生长激素主要在夜晚分泌,白天分泌量很少,有时测不到。青春期的青少年,夜间其他激素的分泌也十分旺盛。例如泌乳素、性激素、黄体生成素等激素,都是对生长发育十分有益的激素。

    为了促进身高的增长,首先应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年龄越小的孩子,睡眠时间越要长。一般情况下,新生儿每天睡18~22小时;1岁以下的儿童,每天应睡14~18小时;1~2岁的儿童,每天应睡13~14小时;2~4岁的儿童,每天应睡12小时;4~7岁的儿童,每天应睡11小时;7~15岁的儿童,每天应睡10小时;15~20岁的青少年,每天应睡8~10小时。
又到长高季,这样做能帮孩子长得更高 过早运动和过度运动也会影响孩子长个

为什么说运动有助长高?

儿童的生长少不了适量的运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有助于人长高。

  1. 因为体育锻炼可以加快全身血液循环,改善肌肉和骨骼系统的营养。

  2. 适量的锻炼还可增加对骨端骺板的刺激,加速骨细胞的增殖,从而促进骨骼的生长。

  3. 体育锻炼能刺激脑垂体分泌生长激素。

以上这些都会加速孩子的生长发育,促使孩子长高。


怎样的运动方式有助孩子长高?

既然运动能使人长高,那么应该进行怎样的运动呢?一般来说,每天至少要有2040分钟的有效运动时间,能够增进食欲、促进睡眠、给予骨骼一定程度纵向压力的运动对长高都有益。具体地说就有慢跑、跳绳、跳舞、打篮球以及打排球等。骨骼的发育一定程度上来自纵向的压力,但是过强的压力(举重等等)反而让骨骼在纵向难以生长。


   怎样把握孩子的运动量?

有必要提出的是:孩子过早地剧烈运动或过度劳累亦会影响长高。这是因为过多的体力消耗会影响骨骼和肌肉的营养供给,若再加上营养不足,就会严重影响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和身高的增长。活动量适当与否,可根据孩子锻炼后的感觉、表现和反应正常与否来确定。若孩子运动后自己感觉良好,精力旺盛,睡得熟、吃的香,就说明运动没有过量。反之,则说明运动量偏大或过大,家长应及时指导孩子减少运动量,以防影响长高。

又到长高季,这样做能帮孩子长得更高 

不良的饮食习惯是孩子长个的绊脚石


充足、均衡的营养素供给是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现在的孩子营养供给充足,导致营养不足或失衡的更重要的因素是不良饮食习惯造成。

很多家长,惟恐孩子吃的少,孩子不吃追着喂也有的边讲故事边喂饭;还有的边吃边玩,喜欢吃什么就准备什么,总认为“吃总比不吃好”,久而久之,形成了偏食、挑食,进食不规律、喜欢吃零食等不良饮食习惯。许多家长为此发愁,到处寻医问药,总希望能有一种灵丹妙药能改变孩子的不良饮食习惯。其实,习惯是慢慢养成的,而治疗方法也得慢慢纠正。所以,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会使他们终身受益。

良好的饮食习惯包括:

  1. 饮食规律;

  2. 不挑食、不偏食;

  3. 不随便吃零食;

  4. 不暴饮暴食;

  5. 注意饮食卫生。


父母养育方式不当可导致“心理性矮小症”


     在日常生活中,常可见到一些孩子的身体与其年龄相比,显得过分矮小。出现这种情况,家长常常认为是生理或遗传上的原因。其父母的养育方式不当往往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医学上称为“心理性矮小症。”孩子长期生活在精神压抑、无人关心、经常挨打受骂、歧视冷漠或过度约束的家庭环境中,就会导致体内激素分泌的障碍,引起生长发育障碍而个子矮小。

 

   有关统计表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西班牙、朝鲜、越南等国失去双亲的孤儿,平均身高要比同龄儿童矮几厘米。专家为此做过试验,他们将一批精神受到压抑的孩子安置到和睦欢乐的环境中,给他们以亲人般的爱抚和温暖。3个月后约有95%的孩子发育情况很快发生变化,生长停滞的现象得以消除,身高明显增长,基本上接近其他同龄儿童身高增长的水平。因此,父母的关爱、家庭的温暖、和谐的环境是防止儿童患心理性矮小症的关键。


    总 之,保证营养、坚持体格锻炼、保证充足的睡眠、营造愉悦的环境均是宝宝的“促长剂”。


文章来源:湖南省儿童医院儿童保健所

作者:钟燕 主任医师


钟燕,主任医师,系湖南省儿童医院儿童保健所所长,带领的学科团队是卫生部儿童疾病综合管理项目南部培训基地,是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家级妇幼卫生项目的师资培训单位。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湖南省121人才工程专家,湖南省卫生厅跨世纪学科带头人。


研究方向:

儿童生长发育、儿童行为发育、青春期医学


门诊时间:

周一、四全天、周二下午


医生个人网站咨询:http://cszhongyan.haodf.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