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观展的家长和孩子们络绎不断。李奇摄
医院副院长、耳鼻喉科专家赵斯君教授现场讲解。李奇摄
一旦发现食物呛入孩子气管,堵塞气道,家长必须保持镇静,以此帮助孩子不哭闹,以免加重病情。他强调,幼儿出现气管异物的意外伤害,最重要的是要及时救治。如果异物完全堵塞气管,超过4分钟便会危及生命,即使抢救成功,也常会留下失语、瘫痪等严重的后遗症。赵斯君教授还特别提醒家长,平时尤其要注意:1、不要给3岁以下的儿童吃带壳的食物,如瓜子、花生、豆类等;2、不要养成口含玩物的习惯,在孩子吃东西时,不要惊吓或打骂孩子;3、食物应尽可能捣烂、碾碎;4、应让孩子养成认真吃饭的习惯,切不可把吃饭当作游戏,或边玩边吃;5、孩子哭闹时,切不可往孩子口中塞食物,尤其是瓜子和花生米等坚果类食物;6、勿使小儿接触到生活垃圾,如纸片、碎鸡蛋皮等;7、应注意选择合适的玩具,尽量不要给幼儿玩易拆卸成小块的玩具;8、小儿玩气球时应非常注意,决不可将气球碎片放在嘴上吸着玩;9、小学生应注意勿养成咬笔头、笔帽等的坏习惯。
医生向家长介绍气管异物的家庭急救方法。李奇摄
【链接】
被卡后边急救边就医,家长保持镇静不慌张
由于幼儿年龄小,臼牙还没长出来,咀嚼功能差,喉头保护性反射功能不良,再加上幼儿在进食时,有时哭闹,嬉笑,容易将食物或放在口中的小玩具、小扣子之类的东西吸入气管,而出现呛咳,呼吸困难。这就需要家长和幼儿园的老师眼勤、嘴勤,生活中多看、多说、多教育,使幼儿了解其危害性。一旦异物进入了小儿气管是很难自然咳出的,不要自己用手指或器械掏,这样很容易使异物越来越深。当孩子发生异物呛入气管时,家长千万别惊慌,首先应清除鼻腔内和口腔内的呕吐物或食物残渣,但不要试图用手把气管内的异物挖出来,建议试用下列手法诱导异物排除。
推压腹部法:将患儿仰卧于桌子上,抢救者用手放在其腹部脐与剑突之间,紧贴腹部向上适当加压,另一只手柔和地放在胸壁上,向上和向胸腔内适当加压,以增加腹腔和胸腔内压力,反复多次,可使异物咯出。对大一点的孩子,可让其坐着或站着,抢救者站其身后,用两臂抱住患儿,一手握拳,大拇指向内放在患儿的脐与剑突的中点上,用另一手掌压住拳头,有节奏地使劲向上向内推压,以促使横膈抬起,压迫肺底,让肺内产生一股强大的气流,使之从气管内向外冲出,迫使异物随气流直达口腔,将其排出,但应注意不要按压中线两侧。
拍打背法:立位急救时,抢救者站在儿童侧后方,一手臂置于儿童胸部,围扶儿童,另一手掌根在肩胛间区脊柱上给予连续、急促而有力的拍击,以利异物排出。对卧位患儿,让患儿屈膝蜷身,面向抢救者,而抢救者用膝部和大腿抵住患儿胸部,用掌根在其肩胛间区脊柱上连续有力地拍击,使异物排出。
倒立拍背法:适用于婴幼儿,倒提其两腿,使头向下垂,同时轻拍其背部,这样可以通过异物的自身重力和呛咳时胸腔内气体的冲力,迫使异物向外咳出;或让患儿俯卧在两腿间,头低足高,然后用手掌用力在患儿两肩胛间脊柱上连拍4次,若不见效,把患儿转成仰卧位,背贴在抢救者腿上,然后抢救者用食指和中指用力向上向后挤压患儿上腹部,压后放松,反复进行,以助异物排出。
前一篇:孩子“漏斗胸”要补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