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名作家六六与京东撕逼,激起全网围观,因为涉及到千万普通消费者的利益。
目前双方在沟通细节方面各执一词,但核心事实很清楚:客户在京东全球购下单“Comfort U”品牌的护腰枕,收到的却是标识为“Contour U”的护腰枕,二者外形几乎一模一样,品牌标识几乎以假乱真,心粗点真看不出区别。然而实际两款货品是完全不同的品牌,售价相差好几倍……你猜对了,下单贵的,给你发个便宜的。
都是中国人,谁不了解这点奸商的猫腻,介就是套路。好比你去超市顺手买盒奥利奥饼干,回家发现是“粤利粤”,这象形文字的独门绝技,老外居然也玩得纯熟。
但是你要追究它也不容易,譬如说咱“粤利粤”可能也是正规注册的商标,正规生产的乡镇小厂,包装图案也巨像咋地,细看还是有区别滴,你告不了我侵权。奥利奥卖四块八我也卖四块八,除了品质口味相差甚远,外表基本雌雄不分,谁要你自己看走眼呢?我一家小厂,挣这一锤子买卖就足够了。
既然也是正规注册,为什么奸商不好好创品牌,非要傍名牌?——歪门邪道总是挣钱的捷径。创品牌你几年能赶上奥利奥?山寨一把就能轻松鱼目混珠,比小品牌卖的都多,低成本瞎烤的饼干利润远比正牌还高……暴利令人疯狂,这种套路你不严管,它铁定大行其道。
显然这“Comfort U”和“Contour U”的戏码就是英文版的“粤利粤”,然而不愧是京东全球购正规商家,早就想好了应对被拆穿的后路,在客户反复沟通索赔无果之后,京东方面最终给出的裁定只是“发错了货”,因为“Contour U”也是正规品牌,所以不能按假货处罚,“假一罚十”的庄严承诺,就这样被轻松绕过。
没有成本的暴利何乐而不为?设想商家如果熟练操作此道,每一单都能赚几倍的差价,以顾客的马大哈程度,以及对海外商品的了解程度,100个人里头顶多10个特细心的能发现端倪,然后在店大欺客的艰难较量中,顶多1个人能坚持下来,让商家赔趟运费重新发货,仅此而已,连六六这么大的话语权,也仅能争取到这点权利……从概率算下来,还是暴赚血赚。
京东的承诺可谓高标准严要求,然而落实的监管却是想象不到的宽容。朋友们,那些好听的口号还敢信么?
套路与造假的区别,就是骗子比你更熟稔法律,六六这样的大腕都没有胜算,普通顾客只能自认倒霉。在我国监管体系下钻这种空子的并不鲜见,“粤利粤”和“营养直线”之类李鬼依然大摇大摆。
然而若要因此判断我国监管不严,那就错了,得看什么领域。
随手拈来今天的一则新闻:苏州女子开网店销售百万元德国药,以“销售假药罪”获刑10个月被罚20万,因上述药品列入国家药监总局禁止进口名单,相关部门将药品查扣,并认定涉案药品应按假药论处。(澎湃新闻)
震惊不?应该不会震惊,类似的案件已经判过很多例了,代购进口药把自己带进牢里的屡见不鲜。
然而那真是假药吗?仔细看内文就知道,其实并非医学意义上的“假药”,二是国外正规合法销售的正牌药,只因我国禁止进口,因此“认定为假药”……服不服?
一些更具争议性的案件也比比皆是,某些代购从印度等地采购廉价仿制药,或者国内买不到的特效药、救命药,也都被认定销售假药处理,很多例了。
显然药监总局认定“假药”的力度,可比京东严格多了,说你假你就假,国外的真药,卖到国内就算假药,不认也得认,判刑!在这个领域,别想跟监管部门玩套路。
表面上是严格监管,实际上是贸易保护。国内正规渠道的进口药,往往售价远高于国外,你还不能从国外买,谁敢代购就逮谁。在这百般呵护之下,药品产业也成为最暗黑的领域,回扣丑闻此起彼伏。
长期以来的“看病贵”,其实不是医生贵,而是药贵、辅材贵,一支进口小药水,轻松秒杀医事服务费,一支进口支架,等于好几倍的医生手术费。一边是改革的深水区,一边是患者的深水区,一些只能买得起廉价仿制药的患者,只能绝望等死,互助采购都被赶紧杀绝。
两种极端,其实是一种内核,都是自我保护。自己旗下“全球购”如何以次充好,玩“粤利粤”套路,都不算假货,而不是自己旗下的民间代购,即便医学鉴定无误的真药也认定为假药。监管滴水不漏,目前坚挺的药价,就是监管成功的证明。
不是不管,是选择性管而已,显然京东巨舰也已经深谙强权之道。
作者:纸上建筑
2018年3月15日
公众号:纸上建筑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