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斑马线怎成为最危险的地方?

(2017-03-25 16:32:44)
标签:

杂谈

​​

如果你经常关注车祸新闻,你会发现,很多行人是被撞死在斑马线上的,印象中这类情形可能比被撞死在没有任何标识的路面几率更高。

为什么被视为行人安全岛的斑马线,会成为事故高发的地方?

这并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其中一个显性的原因是,大多数行人是遵守交规的、有安全意识的,大部分行人会遵照斑马线通过马路,因而斑马线上的人群基数,本来就高于普通路面。

那么另一个隐性的原因,从机动车方面来说,斑马线根本不像行人想象中那么神圣,很多关于斑马线的交通法规形同虚设,没有相应监控和处罚,变相鼓励了机动车普遍违法。

两者叠加,结果就是,人们以为最安全的地方,其实最凶险。

昨天,广西桂平发生了触目惊心的惨痛事故,一辆大货车直接碾过正在斑马线上集体过马路的小学生队伍,目前已造成32伤。(央视新闻)

令人特别难以接受之处在于,这并不是行人乱穿马路造成的悲剧。事发时,约有上百人的小学生排队等候在道路一侧,由多名身穿荧光服的协管员组织过马路,并且在两侧的协管员都摆放好路障锥筒之后才开始通行,虽然打头的一些孩子比较着急,跑着通过马路,但时间点均在两侧协管员做完封路措施之后——总体上,这是一起相当规范的有组织通行。

这时监控视频中突然冲出了覆盖高高绿色篷布的大货,速度不低,直接冲进了学生队伍,车后留下了长长的刹车印记,然而一切已经无可挽回。

这并不是一处偏僻路面,有监控镜头,可见马路两侧人头密集,虽然没有红绿灯,但是斑马线、马路中线、斑马线前的停车让行线等路面标线俱全,按规律,停车线之前五十米还应该有菱形预告标线,监控镜头距离斑马线大约二三十米。如果这里是学校路段,更远处还会有“前方学校减速慢行”等提示标牌,如今这些标牌在即便农村地区也已普及。

然而就在完善的交通标识、和多名交通协管的专门组织下,在斑马线上过马路的儿童仍然死于非命,又是一次“守规矩的死了”的典型案例。

大货车的速度不低,但也不太高,目测40迈左右,如果按照50米以上的标识标牌提示距离,如果切实遵照“减速慢行和停车观察后通行”等交通法规,是完全可以刹住车的。

事故的原因,很可能大货完全没有执行“减速、停车让行”的交规意识,其次,也可能因超载等原因导致刹车距离过长。目测它应该担负全责。

令人忧心的事实是,除了大货意外,监控镜头中其它通过的小汽车,也都没有明显的减速意识,更没有一辆车按规定在停止线前执行“停车观察后再通过”的动作,这是非常普遍的违法情形。现实中,几乎没有机动车会把停车让行线当回事,而且在保证自己不被罚的前提下,车辆跟守法通过的行人抢道的情形司空见惯……这些,才是斑马线事故高发的另一个庞大基础。

最根本的是,在执法管理上,对类似不执行停车让行、与斑马线行人抢道等违法行为,普遍探头不照、交管不罚,成为最疏松的法外之地,大多数司机对此心知肚明,大家不敢闯灯、不敢逆行,唯独敢欺负行人,这是毫无违法成本的选项,因而此风肆无忌惮。

这是一个畸形的执法环境,责任与能力倒挂。如今各地都纷纷加强了对行人违法的惩处力度,而对机动车侵犯斑马线权益的普遍违法,不罚不问不宣传,以至于很多受众都不知道这是违法,很多媒体也当做道德问题来评议。

而在欧美国家,斑马线权益至高无上,该减速的必须有减速动作,划着停止线的,哪怕没有一个人,也必须先停再走,若是敢公然抢道,罚得你找不到姥姥家……“以人为本”的概念不是停留在口号,而是首先坚决贯彻在执法当中,这才能炼成一个“行人至上”的文明国家。而在我国的马路上,行人几乎是最弱势的群体,偶尔见到彬彬有礼的司机让行,还忙不迭示意人家先走,唯恐自己腿脚慢耽误人家的时间……

“文明”的话题先不扯了,最起码的,违法者应该付出代价,守法者不应反复受伤。哪个国家都有交通事故,但是如果一次又一次地,让守规矩的人死了,不守规矩的肆无忌惮,让想象中最安全的斑马线,沦为事实上最危险的地方,这才是真正可怕和无法容忍的分野。

作者:纸上建筑

2017年3月25日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