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医闹还是诬告?

(2016-01-19 10:56:17)
标签:

北医三院

新年“医闹”第一案,很高端,一方是首都最好的医院之一:北医三院,另一方是中国平均知识水平最高的群体没有之一:中科院。

本次事件,是医院方以“医闹”名义首先传播出来的,传播要点包括:1)家属聘请职业医闹,聚众50人打砸物品、追打医务人员;2)死者家属狮子大开口,索要1400万天价赔偿;3)医院建议终止妊娠,死者及家属非要坚持生。另外还有当事人几年前曾在三院失去头胎,获得45万赔偿,属于“敲诈累犯”等等……

而中科院动用“公函”向医院施加压力,成为舆论站队的关键稻草。通常,哪一方弱势,舆情就会倾向于谁。这一次,双方似乎都不弱势,但首先被曝大量恶劣细节的患者方,接受了最为猛烈的舆情炮火。

疲于自辩的死者家属,否认了来自医院方的所有指责及传言,坚称:1)绝未聘请职业医闹,也绝没有50人打砸医院,只有家属七八人发生过两次争执,希望医院公开视频;2)自产妇死后还从向医院提出过赔偿,1400万金额纯属子虚乌有;3)医院也从未建议“不能生”或“不适合生”;4)几年前头胎夭折属于医疗事故,因院方态度好、离家近,再次选择该院……尽管反复公开申辩,但仍被大量网友追骂、质疑,先入为主的“恶劣情节”显然占尽了上风。

然而,在成功点燃舆情后,北医三院转攻为守,不再接受媒体采访。(新华社中国网事)

至于监控视频,院方则以“避免二次伤害”为由拒绝公布,称只可以提供给警方。(新闻极客)

如果事情是这么开始的,则院方合理合法、无可厚非。然而,“医闹”是院方先传播出来的,同时还有大量涉及当事人隐私的细节,大量未能证实的传言,直接引发了大量网友的站队和围攻……

而在舆论优势成型之后,却画风突变转向“守法、保密、避免二次伤害”,可曾想过之前的传言会造成何等伤害?

这是不对等的。网友围观的是出于正义,围观的目的是为了真相。为何院方在点燃舆情时积极主动,争取同情时不惜泄漏隐私,到了核实真相的时候却不再相信群众?

在既往的“医闹”案例中,网民一般是先看到院方传出来的视频,有图有真相,网友声援时理直气壮。然而这一次,是以“内部传言”方式发端,迄今没有一帧能证明基本事实的画面,掀起的波澜却史无前例,他日万一被反转,将如何向舆论交代?

公布监控视频,是不是会造成“二次伤害”?——这样的理由比较牵强。传言已经造成了巨大伤害:又是聚众50,又是职业医闹,又是打砸辱骂……医院同行已经被触目惊心的字眼深深伤害了,广大网友,已经被恶劣暴行发动起来了……如果迟迟不能被证实,甚至他日被证伪,会不会给当事人带来无法弥补的长期伤害?

而对于耸人听闻的1400万索赔、不让生非要生、涉嫌屡次敲诈医院等等无需用视频来澄清的传言,院方竟也保持了沉默,就更为不可理解。这些究竟是真的还是假的?放任自己内部传播出的谣言,等于诬告,这将是对民意的滥用,对舆论的操控。

警方的调查将相对漫长,点燃的舆情不可能等。而如果选择相信警方,似乎就不应该在“医闹”已被警方遣散之后仍选择上网公布、公开谴责,给另一方造成法庭之外的舆论压力。不能在舆论有利时就选择利用,在可能不利是就选择回避。公众可以为你声援,但是也请你尊重一下公众?

纸上建筑 出品

2016年1月19日

微信:zhishangjianzhu

微博:http://weibo.com/paperarc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