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的不能不存在

标签:
编外 |
灾难拷问着管理者的良心,灾后更是如此。
题图照片是“天津港公安局交警支队”与“天津港公安局跃进路派出所”共用的办公大楼,与8.12爆炸现场一街之隔,是距离爆炸核心最近的单位之一,从灾后照片上看,已成人间炼狱。
事发后,这两个单位的官方微博再未更新,很多网友赶来留言,问“在吗?说句话”、“求更新”、甚至还有“求出来贴条”等。
昨日下午,“天津港公安局跃进路派出所”终于首次更新了微博——“在”的能还在吗?“不在”的不能不存在。
配图就是上面这幅照片。
这句话可以列入年度最悲伤哑谜,只有持续经历和关注了灾后这几天情形的网友,才能领会出其中滋味。
照片已经说明一切,灾难时呆在工作岗位上的战友们,很大概率应该再也无法回应网友的问询。
与他们同样命运的,还有天津港公安局消防支队的三个消防大队,每队大约25人,他们第一批冲进火场……
他们的名字也叫“消防员”,但是迄今没有一个人被列在“牺牲人员”的名单之上,也没有被列入官方统计的遇难或失联名单之中。他们的亲友焦急如焚,但是,没有知情人敢发布关于他们的名字和数字。灾后第一时间,有关部门已经发出禁令,强调发布遇难数据的唯一权力属于官方。
据媒体报道,昨日天津爆炸事故第四场发布会,因“家属冲击”而被打断——他们正是来自于天津港消防支队人员的家属,几天以来,他们在安置点一直未能获得关于亲人的消息。一名来自张家口的大爷,22岁的儿子就职于天津港第五消防大队,大爷对现场记者倾诉:“我就想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这些很大概率已经葬身火海的“消防队员”,未能第一时间出现在统计名单上,可能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他们并非公安、消防系统的正式编制。
由于历史遗留因素,目前他们接受交通部和天津市双重领导,做着正规授权的民警、交警、消防员等工作,但是没有公务员编制,而由改制后的企业“天津港集团”负责招聘和日常管理。
据媒体调查,上述基层队员的人事管理相对企业化:需要人了就招聘,来了就参加培训和训练,干得不好就走人。他们的薪水由天津港集团通过劳务派遣公司发放……没错,他们很像传说中的“临时工”。尽管他们有警号、有警服、有配枪、有执法权、遵照警察的工作规范,一切都像真正的公务人员一样,但是他们没有公务编制,而编制,可能比这一切都重要,直到生死关头才能看得出来。
第一批冲进火场牺牲的“消防员”、第一批在工作岗位上殉职的“交警”和“民警”,他们不但未能登上“牺牲人员”榜单,甚至未能被列入统计数字,当这群人在发布会上被记者问及,天津市的领导们摇头三不知。
“不在”的不能不存在!——现在,你明白这句话的含义。
这一句微博如神来之笔,写下它的人可能也是“编外”的警员,并非咬文嚼字的书生,面对残酷的灾难和冷酷的现实,他们发出了隐忍的暗语。这一句话,可能外媒翻译不出来,这是只有国人才懂的况味。
从官方的牺牲名单得知,正规的消防员,基本是来自寻常百姓家的孩子,而且大部分都是新兵。而这些“编外消防员”,恐怕更是寒门子弟,从那名张家口大爷饱经风霜的面孔,也能略晓一二。一直以来,这都是最不被尊重的一部分国民。
(今天早上,京华时报援引“知情人士”透露的消息,至少有51名“编外消防员”失联,失联民警至少10人……这仍然并非官方消息)
纸上建筑
2015年8月16日
微信:zhishangjianz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