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治霾谁等得起?
(2014-10-21 09:17:14)
标签:
治理雾霾 |
“十面霾伏”已经快令人窒息,而专家的话又给了大家最后一击——昨天,国家室内环境监测中心主任宋广生表示,根据《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2014)》,中国治理雾霾污染需要20-30年。
有网友在跟帖中回复道:“先替我孙子谢谢你们了……”
该报告的“时间表”也号称“有理有据”,说是根据英国、日本、德国、美国治理大气污染的经历、以及按照目前的经济发展模式和技术水平,而得出的。
不说还好,提起这茬顿时脑海中千万头草泥马奔腾而过,当年是谁信誓旦旦“绝不走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的?——如今我们不但重蹈了西方的覆辙,连治理时限都要参照西方,都神马时代了,说是不走邪路,原来我们走了条更邪的路。
打一闷棍还要揉三揉,然后再打。报告同时指出:即使是采取最严厉的措施,采用最先进的技术,最快的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奇迹性的改善环境,也需要15-20年左右的时间。
还有指望么?——总之这一代人是成为炮灰了,有钱的趁早移民,没钱的早死早托生吧,再投胎宁可到当年伦敦雾里一口憋死,也不能再受这活人的折腾了。
但报告同时也泄漏了天机——上述结论基于“从根本上而不是一时”治理雾霾——那么问题来了,“一时”是何时?
小伙伴们都笑了,我们对“根本改变”没有把握,但“一时造假”经验丰富,古都从2000年以后就霾气森森,只不过当时没这名词罢了,但我们仍然举办了一届蓝天白云的奥运会,“有力地击退了西方诋毁我国环境的谣言”——当时真这么说的。
直到炎黄子孙骆家辉来当了美国大使,开始在院子里自测故国的空气,才再也瞒不住了。十年没公布雾霾指数,结果一公布就爆表,这就叫“一鸣惊人”。
回头看2008年怎么做到的“一时”?——很简单,工地停工、工厂停产、全市小汽车单双号限行、货运车辆一律不得进入五环……国民经济基本停顿,国民生活基本受限,也是一种“休克疗法”。
当然这疗法不能坚持一世,但却反复被用来蒙混一时,用在每一次关键时刻,击退“西方的谣言”——这不,APEC又要开了,我们如法炮制,而鉴于污染形势比当年更严峻,因而措施也更加严厉,在上述所有限行、限产的禁令之后,又增加一条喜大普奔的重磅举措:全市放假六天!——介是清场开会的节奏啊。
谁还在感叹“今年的法定假期已经过完”的?——这就生生又造出一个“
黄金周”来,可怜首都居民一年中无论污染多重都得坚持上学上班,好不容易有几天“力保”的蓝天,却颠不颠儿被忽悠去外地“度假”了也……
我们的征途是瞒天过海,对内我们是自欺欺人,如此“治霾”的话,怕是二三十年也不够,这怕也是一个缓兵之策,先一竿子支到下一代领导集体再说,这届环保局的大员可以平安退休了,到时候“带鱼周”之类政坛新秀接棒,不难再炮制一枚雄文:“西方治理污染用了上百年”之类,充作三十年后的“治霾报告”——能活到那天的话,就等着瞧吧。
文/纸上建筑
2014年10月21日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转载务必标明作者并给出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