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街荡来一身灰,怪谁?
标签:
摆拍杂谈 |
http://sucimg.itc.cn/sblog/jTriorXimxc
对媒体来说,靠“大新闻”吸引眼球不算本事,把“小新闻”做得天下聚焦才叫高明——这一点,前天的《信阳日报》做到了,一条“公仆上街大扫除”的本地简讯,竟被《人民日报》等大媒争相转载,网友跟评如潮——秘诀在哪?
然而可惜,这么经典的范文竟被原发网站给删掉了,也不说给同行借鉴借鉴,幸亏搜索快照里还有,赶紧一睹芳容:观其题目《信阳市环卫处全力以赴打好创卫攻坚战》,铿锵有力,上纲上线;再观其正文,言简意赅,提纲挈领,三段话三个“狠抓”——
“在部署上狠抓细节、在落实上狠抓细节、在监管上狠抓细节”……排比段气势汹涌,显示出作者多年积累的功力,然而偏偏在题图照片上,忘记了“狠抓细节”——读者发现,一大群制服笔挺的公职人员聚拢来清扫大街,其认真姿态令人感动,然而街面上却空无一物——他们在扫神马?
此硬伤令小新闻一炮而红,正撞上全国媒体克服“摆拍”陋习的攻坚战,立即成为反面典型,网友吐槽曰“扫的是寂寞”,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官微也跟进奚落。
信阳新闻网立即秒删大作,“摆拍”主角“信阳城管支队”出面解释,坚称大街是真的扫了,而且这条人行道还“比较宽”,十几名城管人员扫了近2小时呢——然而从照片上看,街道再宽也没有人宽,这群人得绕成U字形才能拍下,不管扫街累不累,反正光取这个全景就够累的,我们信了。
城管方面还说,这段路比较特殊,夜间有小吃摊点,从人行道砖缝里扫出了很多烟头、竹签等垃圾……
这番辩解委婉地攻击了读者们的视力,以及智力。不错,“竹签”是比笤帚把儿要细些,可那也是竹签,不是牙签,欺负老百姓没吃过烧烤咋的?一尺多长的“竹签”地上有一根吗?连同志们纤细的眼镜腿都能看清,能怨图片分辨率太低吗?
同志们拎着办公室的塑料小笤帚出来打酱油,也成为被网友调戏的槽点:扫大街比不得扫瓷砖,这玩意儿趁手么?演戏也要对得起观众,去跟清洁工借个专业点的扫帚很麻烦么?竟还捏着这小细棍扫了“2个小时”,没把同志们的手腕给扭坏么?——不过想必已经脱离了低级劳动的干部同志们,是早忘了这点生活常识的。
这些平添笑料的辩解无非增加了网友吐槽的乐趣,新华网等央媒怒其不争气也是懒得听的,直接鉴定为“形式主义”。
不错,摆拍作秀就是形式主义,而那些动辄一阵风的“文明创卫”之类又何尝不是形式主义?这些虚头巴脑的“攻坚战”报道又何尝不是形式主义?这张不慎露出马脚的照片就是一连串形式主义的必然果实,这些用生硬姿势“劳动”的公职人员心中说不定也在暗骂“搞啥子形式主义”——费半晌扫街最后还荡来一身灰,脏了衣服面子丢尽,怪谁?
文/纸上建筑
2014年5月10日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转载务必标明作者并给出原文链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