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苦跟语言较劲“纯洁性”?

标签:
语言纯洁性杂谈 |
http://sucimg.itc.cn/sblog/odnGSKT2z9f
最近好像没什么国家大事了,人民日报关注起了咬文嚼字,刊长文炮轰“外语词滥用”,说大量外语词汇如WiFi、iPhone等不经翻译,伤害了汉语的纯洁性。
我们被“专家”萌住了,在生活中悄悄有个那啥情节也就罢了,竟然向语言要“纯洁”?
这些专家有木得常识?——语言这种东西,本身就是文化大杂交的最典型范例,跟谁要纯洁不好,你跟语言要“纯洁”?
语言这种东西,自古就是在跨域文化交流中发展壮大的,留存至今的主要语言无不包含有超高比例的外来语,甚至不加转换直接使用的外来词,比如法语中能看到英文词,读音一样含义也一样,英语中也有外语词,且遵循外语的发音规则……都混杂到这程度了,也没见英美人士痛心疾首,相反大部分人安之若素。当然也有少数傻蛋要维护母语的纯洁性——很好,真正纯洁的语言现在都已经是文物。
区别只在于,世界上其他主要语种是拼音文字,有的拼读规则都挺类似,他们插入起来无障碍,而我们使用象形文字,直接引入外来词便会比较“刺眼”,方方正正有节奏的形式感被打断鸟,是很容易刺激到洁癖瘾和强迫症的——这是病,得治。
我倒觉得无须大惊小怪,直接使用外语一定是有原因的,否则输入法还得转换烦不烦,谁吃饱了撑的反复“坑抽水”?——对不起,我的意思是Ctrl+Shift——你看,还是得用外语吧,否则才真叫看不懂。
汉语从古至今也吸收了大量外来语,比如咱今天脱口而出的沙发(sofa)、咖啡(coffee)等——这也就是能被腐学家所认同的“翻译”,在形式上总算合了汉语的样子,可以放心大胆用而不必操心血统了也。
其实这些“翻译”狗屁不合——“沙发、咖啡”这些字在汉语中只表音不表意,拆开来跟这“坐的喝的”啥联系没有,只能算是最勉强末流的翻译,是相当侮辱严肃语言学究的,也就是腐学家们被侮辱习惯了,也就不再挑毛病。
真正“表音达意”的出色翻译也是有的,比如:席梦思(Simmons),的确良(dacron),脱口秀(talk
就比如WiFi、iPhone这些词,目前来说用原文一定比用“翻译”更合适——WiFi音译成“微费”,大家肯定不知道你在说啥,意译成“无线网”,无线网可不单有WiFi,达不到技术上的精确性;iPhone倒是有比较形象的翻译——“爱疯”嘛,又表音又暗合了卖身卖肾的典故——腐学究们觉得这“翻译”得体吗?
所以没办法,这Ctrl+Shift还得摁。请腐学家们有精力在这里瞎指责,不如亲自构思一些“信达雅”的翻译来,更有利于维护至高无上的“纯洁”也,要是有幸被民众采纳了,历史也可记你一功,这可比闲吃萝卜淡操心的指摘有意义。
没办法,这些技术或产品是人家发明的,咱就得用,有没有合适翻译都得用。反过来也一样,假如WiFi是咱首创的,咱就叫它“天网”,那英语肯定跟咱走,不会写汉字,就是硬抄汉语拼音也得把它吸收进来,这并不丢人,自己不产新技术,又不肯赶紧学和用,才是丢人的。
外国的词学家也并不高傲。虽然我们不产高科技,但也有土特产,而且造成世界影响了,他们也照录不误,比如“dama、no
这个时代也没办法,新事物日新月异,高科技和好玩意儿太多都是外来的,翻译绝对跟不上,你就必须用,所以中英文混杂将成为不得不接受的语言趋势,今后只可能更多。而现代人也逐渐在适应和掌握这种表达方式,越来越自然而然,这和早期为了装B而故意拽洋文的情形已经不同了,道学家们也无须再盖大帽。
放松点吧学究们,作为一名资深的强迫症病友,笔者对腐学家们的症状也是理解同情的,并乐意分享一点治疗方案:比如回忆一下当初阿拉伯数字进入书面汉语的曲折道路,其形式破坏度跟英语入侵汉语差不多,当时腐学家们一定也经历了阵痛和不适,一定也有学究们撰文表示谴责,而如今已成为法定标准,何如呢?它们简练易懂,全世界都用,谁能翻案么?
或者谁就执拗地继续用“壹仟贰佰叁拾肆点伍”之类的“纯洁”中文继续纵论天下吧,反正你们的裹脚布也没人看。
腐学家们最后给出的药方是“提高翻译门槛、加强语言使用政策导向”等,又是拉大旗扯虎皮,希望政府强势介入自然生成的语言趋势,谬之可笑也。
语言之间的确存在着竞争,但这不是翻译不翻译、引导不引导的问题,而本质是文化、科技等软实力的竞争,如果我们再不向世界贡献点高端的,今后一句话大半句是外语也说不定,那才是腐学家们真该尴尬和心焦的,有心救天请用在正地方,别跟这末端载体较劲了,没用的。
文/纸上建筑
2014年4月25日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转载务必标明作者并给出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