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一两起”不是个法治用语
(2013-11-25 11:51:56)
标签:
小产权房房产 |
每当这个时候,就深感“尽快建成法治社会”的必要——两部委开会,宣布打击在建在售小产权房,要求各地开展一次集中摸排,选择一两起顶风违法的案件,依法从严处理。
“选择一两起”——令传说中的“法治社会”张口结舌,这完全是一句非法治用语。
怎么“选择”?——是碰上谁算谁?还是谁好欺负就办谁?——还“依法处理”,如何“依法”呢?就靠“选择性执法”么?
“选择一两起从严处理”比从前的一阵风式“严打”更上一层楼,“严打”期间起码犯事的一个不漏,而“选择性严打”简直如同杀鸡儆猴的土老大立威,与法治文明的各项前提相去更远。
先不去讨论打击小产权房是否合理,只要有“法”,在它面前就应该一视同仁,古时候都有“王子犯法庶民同罪”,千年之后的现代社会,却出现了查出一群人“犯法”,却只“选择一两个严打”的怪事,从根源上令法律蒙羞。
在“严打”之前,有关方面首先要回答一个问题:小产权房到底是合法,还是不合法?——如果不合法的话,那么从以前到以后,都属于不合法,统统应该依法处置;如果合法的话,那么大家都合法,哪个都别管。你不能把“首犯”既往不咎,却从“跟风者”中挑一两个严打,这叫哪门子“执法”?
如此“执法”,当然不可能达到效果。近期的确有不少人闻风而动,开始或加紧运作相关项目,其动力在于巨额差价,未经地方政府剥一层皮的小产权房,存在巨大的利润空间,足以使人甘冒风险。各地匆匆上马的项目可能为数众多,如果仅仅是“百里挑一”地查办,会使其威慑力如同笑话——即便是一个完全合法的项目,其中途夭折的风险也远比这要大,有何理由收手?
如此“执法”,也必将加剧人们的猜疑。三中全会关于农村土地的说法语焉不详,被一些专家“解读”为小产权房即将转正,因此才引发跟风入市的狂潮。而本次两部委布置的“严打”,是只打“在建在售”,不打“已建已售”,无形中画出了一条“截止线”,用行动印证了传言。
而这条“截止线”能不能画得利索,单单从这“百里挑一”的打法,就令人无法乐观。俗话说“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蠢蠢欲动者看到的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机会,反而抓紧时间把生米煮成熟饭,弹性执法必将造就更多乱象。
选择性执法也将造就新的寻租机会。基层管理者本来就良莠不齐,可以想象,“选择一两个”的尚方宝剑一亮,立即会有无数小开发商送上钱来,请他“去别家逛逛”。不仅违建不止,而且腐败丛生,必将引发民众反感、基层混乱。
人们对小产权房一直抱有矛盾心理,争论会长期存在,但如果执法上保持一律平等,起码现实中不会出现这么多乱象,争议主要会集中在政策层面。大家起码还会遵守“等有结论了再干”,而不是“顶风违法”——什么叫“顶风违法”?法一直就有;为什么现在突然这么多“顶风违法”?就是因为以前有法不依,现在则是乱依。
如此“执法”,人为地诱发出大量无法圆满解决的难题,造成问题的极度复杂——以前就犯了这样的错误,现在继续还在犯,最终导致公信力继续下滑,而基层混乱加剧。
文/纸上建筑
2013年11月25日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转载务必标明作者并给出原文链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