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墙之下为何总是孩子

标签:
泸州围墙垮塌杂谈 |
昨天下午,四川泸州龙车镇中心小学校发生墙体倒塌事故,造成小学生3死6伤。
当地媒体的报道先后出现了两个口径:开始说是学校围墙倒塌,后来又说是“校外民房”倒塌,结合现场图片及消息描述,我们大致明白了事故的大概——
如图,倒塌的就是这座拆除了一半的“民房”——它是一座砖墙楼房,紧贴学校围墙建造,但比学校围墙高得多,它在拆除过程中发生坍塌,部分墙体坠落至校内,砸中了正在此地打扫卫生的一群学生——此刻大约下午2点,他们还没上课,可能正在进行例行的扫除。
——这一幕我们不无熟悉:从小我们也是这样每天打扫校园,在“爱祖国、爱劳动”的歌声中愉快长大,而他们,却不幸永远定格在了这里。
不管是围墙塌还是民房塌,他们都已经死了,死于不应有的“危墙”之下,死于不应有的人为错误,各方无以规避相应的责任。
首先这“民房”和围墙怎么会靠那么近?——几乎完全紧贴在一起,这是很难建造的,地基都无法错开,俗称“挖人家墙角”,碰上鲁莽的施工队在盖房子时就会发生倒塌,也不符合建筑间距规范。即便是乡镇,在批准的地皮上建设,也一般会要求留出必要通道,全贴在一起是不行的。所以民房或者学校,必有一方属违章建设,如今隐患已经变成了事故。
第二,拆除是危险性很大的施工,把工人自个砸进去都屡见不鲜,对路人威胁更大,因此必须要做好防护,危险范围拉警戒线——不说规范,这应该是路人皆知的常识。施工方显然毫无安全意识,十之八九属于无资质的草台班子,或是有资质的野蛮施工,两者都屡见不鲜。至于这房子是私拆还是官拆,是自拆还是强拆,都决定着性质的劣性程度。
第三,从照片看,这房子开拆有一阵儿了,旧预制板整齐的摞在下面。那么,学校早应注意到这显而易见的威胁,房子比围墙高那么多,不会视而不见,学生太小也许意识不到,但校长和老师都毫无警觉,不晓得他们的心思都用到哪里去了?叮叮咣咣拆房子的楼底下,还让学生们去打扫卫生?
当地正在深入调查,我们希望找出所有的责任人,当然不会只有一方,也不会仅仅涉及现场和基层,也不仅仅涉及教育系统。
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而躲不开危墙的竟往往是孩子——不是第一次了,每一次都是偶然,有着这样那样的奇怪原因,偶然多了就成了必然。
为什么“楼堂馆所”几乎从来不发生类似的灾祸?——或因为它们从不会与“民房”挤在一起,而且前院后院停车场俱全,门口还写着“卫兵神圣,不可侵犯”;也或因为它们总是坚固而崭新,别说一般威胁,连炸弹都炸不垮。这是概率的作用。“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被一部分人演绎的完美到位,而另一部分人总是为此受伤。
最后一张现场照片更令人唏嘘——就在花朵陨落的地方,就在孩子们最后一瞥的视线之内,左边贴着国歌全文,右边贴着中国地图,上书四个大字“胸怀祖国”。
而祖国可曾“胸怀”他们?
文/纸上建筑
2013年11月7日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转载务必标明作者并给出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