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以房养老”还是“算计孤老”?

(2013-11-06 08:36:07)
标签:

以房养老

房产

我们一直认为,该归市场的请交给市场,政府专心做自己该做的事,如果不是这样的话,要么是转移话题,要么是另有所图。

“以房养老”之说一经推出,即被民众嗤之以鼻,然而还是阻挡不了它被稳步推向现实——幸福寿险监事会主席孟晓苏透露:“最近得到消息,让我们在12月份拿出方案,明年一季度要把这个产品推出来。”

面对前期引发的大量争议,比如涉嫌政府规避责任等等,孟晓苏回应称:“这不过是商业性的养老保险补充产品,是一个金融产品。”

而对于“房产留给子女”的传统障碍,孟晓苏称,“以房养老”首选瞄准的是无子女老人和“失独老人”。

不错。看来民众的意见不是没听见,而是已经琢磨好了应对之策,或应对之话。从孟晓苏透露的信息里,我们听出了底气、信心、和决心,这件事儿是一定要推的。

孟晓苏说的好:这不过是一个商业性金融产品,还是一款“补充产品”,国外也是如此——那么,商业产品为何不能留给市场自然发展,还必须要国务院级别的强力推动?国外也是这样的吗?

既然它在商业保险中也只能算是“补充产品”,那么对大多数群众就更没关系了,为何获得上峰如此器重?高层的精力难道不应放在更具普遍意义的事情上吗?

大家一直就在疑心,以房养老是不是在算计老年人手中唯一值钱的东西,假如这个“产品”一开始就全面铺开的话,必定会遭到普遍抵制,大部分有子女的老人会被劝阻,大多数老人也必然会选择相信自己的儿女,而不是保险公司和银行。房子是最重要的信物和纽带之一,不光牵涉财产,也牵涉亲情,即使子女的赡养不如保险计划听上去那么“慷慨”,人们也不会将家庭轻易撕裂,去把身家交给两家并非声誉上佳的机构。

因此这个产品不符合传统,更不符合养老保障不完善、几代人必须相互依存的现实国情。国外有,因为国外的养老不靠子女,靠社会福利,隔代反哺的必要性没有,老年人财务独立,所以他可以毫无压力的选择抵押掉房产,获得更高质量的晚年生活,而不必担心子女非议。中国不行,也行不通,为了房子夫妻都可以反目,你这是把老年人推向火坑。

老人是社会中的弱者,失独老人是弱者中的弱者,一般老人至少还可以得到子女的建议,而无子女老人,在心智已经日渐不清楚的情况下,很可能更容易任人忽悠,我们不认为保险公司会公平地对待他们——无论中国的保险还是银行,都还没有积累起这样的信誉。

当一个老年人无儿无女却拥有一套值几百万的房子,无疑有些人会想到打他的主意,这样做丧尽天良。

当然,失独老人的生活必须关注,这是政府的责任,无论他们是退休还是从未有过职业,政府都应该保障其基本生活,这才是正儿八经的国际惯例,每一个存在“以房养老”产品的发达国家,都首先存在这样的基本保障。

在每个老人都有基本的养老保障之后,他愿不愿意抵押房子,是他的自由,他可以从容的挑选产品,看看是不是可以借此实现周游世界的梦想。当然若他钱花完了,或是被骗了,回来,政府仍然无条件养他。这才叫做“商业性产品”,否则,只能叫做被迫卖身。

只要有需求,市场就会出现相应的产品,这个不需要政府去操心。当然,当商业行为自然出现的时候,政府可以监管,确保买卖公平合理,尤其是弱势一方不会被骗,而不是直接站在精明的保险公司背后,这会让另一边非常不放心。

推动者们很精明,在群起质疑声中,很快就绕过障碍,找到了最容易突破的一群:失独或无子女老人,他们是弱者中的弱者,但他们只看到了商机,而不是责任——岂能把身家交付给这样的人?

/纸上建筑

2013116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转载务必标明作者并给出原文链接。

纸上建筑微博:http://weibo.com/u/109851228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一座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