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十面霾伏”不可能“单边突围”

(2013-11-03 09:44:53)
标签:

北京雾霾

杂谈

这两年,雾霾成为经久不衰的话题,主要是因为雾霾它不衰。提起雾霾,人们第一个想到的是北京,也想当然以为北京雾霾最重,实际中也只有北京在紧锣密鼓地出台“治霾措施”——我们可能被误导了,而且藉此做出的举措可能达不到什么效果。

今天,未认证微博“NASA中文”发布了自20092013年反映中国雾霾的卫星图像,我们发现,雾霾笼罩了整个华北平原、乃至整个东部地区,远远超出北京的范围。

http://img.itc.cn/photo/ok5U5h7Tm8H

这与我们的实际经验吻合,假如你赶在雾霾天驾车离开北京向南穿行,会发现需要奔徙大约一千公里才能走出迷雾,而河北省某些区域的霾情甚至比北京更浓。

今天是112日,北京,重度污染——环保部数据中心旗下的“空气质量实时发布平台”显示:包括河北大部和山东中部在内的广大区域,全都处于PM2.5重度污染之下,再一次印证了上面的结论。

http://img.itc.cn/photo/jk5UN3eWpJn 

那么,为什么我们只注意到北京?——或许必须追溯到美使馆偷偷监测空气数据开始,潘石屹的坚持转播也功不可没,再加上北京大量的大V,其中不乏环境敏感人士,整日价大呼小叫,终于使首都成为第一个被关注的地区。而实际上这种雾霾至少已经持续十年之久,之前市民不知道它的危害,甚至名字。

而现在我们终于晓得,PM2.5不但危害巨大,而且并非仅仅威胁着北京,而几乎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正应了那句话——“十面霾伏”。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北京一地的环境改善努力可能无力扭转大局。

这十年来,人们注意到北京的雾霾逐年加重,但实际上,同期首都的环境改善动作一直在持续进行——搬迁了包括首钢在内的所有重污染企业;黄标车不再允许进京;汽油率先提升至欧洲标准;采暖锅炉逐步完成了“煤改气”;工地扬尘被严格控制……以至于人们发现,曾经年年肆虐的沙尘暴近几年来已经大为减少。实际上,北京当地的污染排放控制,早已远远领先于周边省市。

但,这丝毫没有改变雾霾逐年恶化的趋势。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更多的努力很可能是徒劳,北京的环境提升已经遭遇瓶颈。

112日的环保部数据中我们发现:虽然同为重度污染,但北京的二氧化硫读数显著低于周边城市,显示出多年燃烧排放治理的成果。只可惜,决定性的主要污染物是PM2.5,如卫星图显示的那样,整个华北区域没有太大差别,二氧化硫等分项的改善被完全淹没。

研究表明,由于粒径细微,PM2.5可以轻易升至高空,进行远距离输送(日本曾经抱怨中国的雾霾吹到了东京),它的影响是必定是大区域性的,是要整块大陆算总账的——NASA发布的卫星图像完全符合上述特征。

显然,针对PM2.5这个头号恶魔,北京无法通过自己一地的努力“独善其身”。在这方面,整个华北平原,乃至中国东部版图,可谓同呼吸共命运,北京没有特权,无论它付出多少努力,甚至把沙尘暴都已给治理没了,而雾霾仍在。除了个别非关键指标有所改善之外,总体空气质量仍在追随整个区域同步下沉。

北京刚刚推出了狠招——雾霾严重时实行机动车单双号限行,可谓史上最严格的举措,数百万人口将受到影响,公交系统将承受空前冲击——付出如此沉重的代价,我们却不得不指出,这对雾霾不会有明显作用。为无用的举措白白牺牲,这对居民并不公平。

多年来,我们的误区恰恰就在于“独善其身”——首钢搬到哪去了?搬到河北。北京的那些污染厂家搬到哪去了?搬到了周边地区。污染其实从未消失,只是从一个地方移到了另一个不太远的地方,仍在轰隆隆的运行排放,离开被严格管控的京城不足百公里,形成了一个“环首都重污染带”,前阵著名的“红豆河”就位于这片区域。

这些中小城市乃至乡镇,既没有美使馆,也没有潘石屹,处于无人监督的真空;而当地居民意识薄弱,默默地承受一切,直至一个个癌症村将他们击垮;当地环保部门与污染企业沆瀣一气,“红豆局长”就是其中一例。庞大的总体排放最终积蓄在华北平原上空,被各个都市平等分享。

现在的局面,就是我们终将承受的恶果,虽经各种努力,重要城市终于未能成为沙漠中的绿洲。

我们的蠢行还要再继续下去吗?——单双号、不开车,更像是一场行为艺术,没有用。北京汽油提升欧五,没有用,除非河北、山西、山东,都提升到欧五。北京不烧煤,没有用,除非河北、山东、辽宁都不再烧煤,而且山西的海拔高,山西烧煤自己闻一点,大半PM2.5全吹到华北平原,漏掉谁,都没有用。黄标车不进京,没有用,除非全中国都不再有黄标车。厂子搬来搬去这种游戏,也别再玩了,如果一个企业由于排放不适合开在北京,那它也不适合开在中国任何一个地方,哪里人都挺多的。

除非整个东部版图的环保治理齐头并进,同步提升,华北上空的雾霾不会放过任何城市。

这是唯一有效的必由之路,它或许艰巨,或许必须为此等待多年,然而,我们不能再自欺欺人,不要再忽悠民众做些毫无意义的牺牲。要想治理北京的雾霾,只能把力气使在全国,平均的。北京已经是木桶上最长的一条板子,暂时没有任何必要再拔高了,这是畸形的浪费。

或许,PM2.5所带给我们最有价值的提示,那就是在环境问题上,我们真正是“同呼吸、共命运”——“十面霾伏”,勿幻想独自突围。

/纸上建筑

2013113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转载务必标明作者并给出原文链接。

纸上建筑微博:http://weibo.com/u/109851228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