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结构性豆腐渣
(2013-05-21 12:52:39)
标签:
暨南大学窗户刮跑杂谈 |
不要以为只有楼塌了才叫豆腐渣,豆腐渣是以花样百出的形式存在着滴,如果给个定义的话,它泛指一切偷工减料所导致的质量问题。
暨南大学昨日通报,20日广州狂风暴雨,教学楼一窗户整体脱落,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
没伤亡不代表没危险——亲历者@miss小xiang
无疑,一扇窗户也是可以要人命的,也许不会要一百个人的命,但对于那个不幸遇上的个体就是百分之百。
初步判断,这一排窗户与墙体的连接没有做牢固,因而被大风负压整体吸跑。当然百年一遇的狂风可能是有的,但是假如连接部件做的合规,哪怕玻璃被刮碎,框是不应该跑的。
窗户连接件属于客户看不见的隐蔽工程,是很容易被偷工减料,减少规格数量,或使用廉价劣质部件的。
一栋建筑的组成部分,除了主体结构,还有二次结构(非承重墙),还有门窗安装、设备安装等等,其中每一个分项都可能被偷工减料。
由于普遍存在的转包问题、以及恶性低价中标、以及投标建设过程中巨额的灰色支出,经过次第盘剥,最后实际落到工程上的合理造价,早已不合理了,一点都不偷工减料的话,承包商是要赔死的。
近年来监管行为日益“抓紧”,但是招投标和建设过程中的内幕并没有随之消失,造价压力与监管压力同时落在了承包商身上,因为,蛋只能拣最基层的来捏,领导是不能捏的,无论是甲方领导还是政府领导。相反,进贡的门槛提高了,因为“领导责任”也在“加大”,虽然实际上他们从来没有真正承担过什么领导责任。
最后到了工地一线,现场所有的人,包括设计、监理、施工队、乃至甲方代表,都非常清楚剩下的这点造价,根本无法不折不扣的完成标书内容,那怎么办呢?
流行的做法是“守住底线”,尽量保证主体结构不出问题,以尽力规避大家无法承担的责任风险,众所周知所谓“领导责任”最后都会落在现场的小卒身上。——而其余的二次砌筑墙体、门窗设备安装等等,就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毕竟塌不了楼,死不了人,而不给施工队留一条活路是没法完工的,这责任小卒们同样无法承担。
最后的现状结果就是,虽然整体垮塌的豆腐渣不常见,但边边角角出问题的“非结构性豆腐渣”极为普遍,最近几年有收房入住经历的百姓,假如竟然没摊上一样,直接可以去买彩票了。
刚刚过去的雅安地震,是一场震级有限的破坏性地震,高于当地公共建筑抗震设防标准一至二度,超过90%的公共建筑的主体结构经受住了考验,但墙体门窗等非结构部件破坏相当普遍和严重——从有些照片上看,可谓一片狼藉。尽管主体结构还在,但让群众感觉这楼已经没法要了。
并非全部如此——位于震中的澳门政府援建的芦山中心医院,不仅主题结构没问题,而且连一片玻璃都没碎,震后立即投入了救治工作,成为灾难中的方舟。
其中的差异是不容忽视的。
这些“非结构性豆腐渣”,虽然不易引起群死群伤的恶性事故,但在某些条件下并非不可以致命,暨南大学那扇飞跑了的窗户就把一教室的大学生置于险境。
而在更多情况中,这些千奇百怪的毛病给广大民众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烦恼——墙皮一抠就掉,隔墙一拳一个窟窿,门窗变形,卫生间漏水,阳台渗雨……这些毛病都有一个共通的原因,不是偷工,就是减料,和那些导致塌楼的结构性豆腐渣原理相同。
既要打老虎,也要打苍蝇,何况这苍蝇还特别烦人、也不乏危险。
更要打根源。工程造价也可谓一分钱一分货,可现实是一分钱中有五厘被提前摸走了,哪里还能买来一分钱的货,再严明的现场监理也都无计可施。
——斩断伸向工程项目造价的各路黑手,才有可能根治各种豆腐渣。没有大老虎们对“猎物”掏心扒肺上下其爪,也招不来这么多苍蝇。归根结底,还是要先打老虎。
文/纸上建筑
2013年5月21日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转载务必标明作者并给出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