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网恢恢,漏洞在哪?
(2013-03-06 12:32:16)
标签:
长春婴儿杂谈 |
敢偷车的都敢杀人,这一规律我们从十几年前就知道,常常听到新闻里车辆被盗与凶杀案相伴发生,虽然都是一个偷字,但和街头的小偷小摸有很大不同。以车辆为目标的罪犯,一般工具齐全、丧心病狂,这么大的目标,作案者玩的就是生死时速,所以对他人性命根本不放在眼里。
当连人带车失踪,就是极端高危的信号,受害人随时可能被杀害抛弃,只有抓紧黄金时间,布网拦截丢失车辆,才能扩大生还的希望,一旦车辆跑出了人多的地方,很可能事主就已经躺在某处冰冷的荒野了。
近日随车被盗的长春婴儿不幸复制了这一悲剧。
按理说,报案及时,警方随即出动大量警力布控,并发动了全城居民人海协助,为何却仍然难逃噩运?
婴儿家属在接受记者采访的视频中,怒斥警方办案不力:报案之后被盗车辆就走在某条公路上,有派出所就在近旁,在公安信息已经全面联网的条件下,却未能及时拦截。
问题很可能也就出在这里,长春市警方声称出动了3500名警力,足够在每一条可能逃窜的路线上设卡拦截,足以构筑一张密网,捕捉这么大的目标,胜算应是很大的,然而却被它通过公路堂而皇之跑掉了,半路还有时间掐死孩子并下车掩埋。
技术手段不是瓶颈,全城乃至全国都实现了信息联网,一声令下全城布控不成问题,但是人的责任心可能成为瓶颈,任何一个网点的警力未能及时充分履职,就可能成为漏洞,比如那条罪犯逃脱的公路,肯定未能及时进入设防状态,而当地警力距离那里只有2公里。
或者在布控方案上出了问题,偷车人得手后必定会逃跑,根据案发时间在可能逃窜的道路和半径上布控,数千名警力足够封死所有出口,然后再逐步缩小包围圈,几乎可以做到万无一失。现在公众不知道警方是如何布控的,受害人家属也不理解,有必要公开此信息,检讨问题,以图改进。
另一种可能,我们不知道3500名警力是何时出动的,是在报案之后第一时间就布控到位,还是在已经网络扩散形成社会效应之后才应呼声而动,如果是第一种情况,肯定胜算最大,而假如是后者,显然已是亡羊补牢,车子已经跑出了长春,在市区排查已经于事无补。
这些细节信息应当公开,好让公众明白到底是技术上的问题,还是方案上的欠缺,或是责任的疏漏,找到出现漏洞的那一环原因,才能有利于下回应对类似的案件,才能最令公众满意和放心。
政府通告请不要再描述省市领导如何重视、警方如何尽力等等,现在孩子死了,意味着失败和悲哀,没有任何人配得到表彰。民众愿意看到一千句技术分析,不愿意看见一句“高度重视”或者“情绪稳定”。
文/纸上建筑
2013年3月6日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转载务必标明作者并给出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