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莫言去领奖:说什么比穿什么更重要

(2012-12-05 09:33:48)
标签:

诺贝尔奖

杂谈

我觉得一个作家穿什么衣服并不重要,如果非要关注的的话,希望他能够穿的有个性,才能对得起这个创造性的职业。

诺奖得主莫言今天就要乘飞机前往瑞典领奖了,报道说他带了燕尾服、中山服、西装等5套服装,以备不同场合的需要。

很好。不知道其余两套里是否还有汉服唐装,果真如此的话,可真是集古今中外之恶俗了。

我想作家本人也未必在意自己穿什么衣服,但是舆论很在意,早早就有人发猜想,还有人P出了效果图,发布的满天下都是,以至于今天莫言搞的这么隆重,很怀疑是受舆论压力给倒逼的。穿衣服本来是个人的事,现在却仿佛成了大家的事儿。

挺不理解为何舆论会如此高度关心他的衣服,他是个作家,因为自己写的小说去领奖,又不是模特儿去走秀。

可莫言带去的,还不仅是这一箱衣服,还有三个翻译、老婆女儿和助理、甚至还有高密文化局局长,一行共10人,相当于一个小型代表团——不知道瑞典颁了这么多年诺贝尔奖,见过这种阵势没有。

更神的还没说,文化局长是个诗人,但它陪同来并不是要吟诗,当然也不是打酱油,而是履行自己的公务——借机推广“红高粱文化”。

说不定瑞典文学院已经在暗暗后悔了,不知道这次颁奖会不会砸了这块百年招牌。文学是独立思考的产物,所以文学奖一向很少颁给体制内的人,因为体制总是创造力的天敌,哪怕再开明的体制也不例外。而且总也很难洗脱谄媚之嫌。

这次十足是冒了一次险,指望在世上最严苛的体制内寻出奇葩,结果可能是,他们如愿了,而且远远超出所愿。

诺奖当然是个金字招牌,不过对于西方人来说早已不稀奇,但对于中国,可是真金白银的富矿——仅仅莫言自己,就凭着这一块牌,奇迹般跃进了作家富豪榜第二名,而这个榜单的前三甲,多年来除了儿童作家郭敬明,就是给儿童写作的童话家,其余类的作家是根本无法染指的。

然而莫言终究是体制内的人,担负的责任远不止自己,除了自己先富,还要带动家乡共富,连穿个衣服,也不是自己的事,而要代表民族形象,甚或许还带着宣传祖国的要务,否则何以信不过外国的翻译,要自己带全套?——报道称,瑞典方面已经做好了接待安排,但不知他们可真的对这一切做好了准备?想必文学院长老又该头疼了。

而身后亿万同胞,也无不期望他在瑞典熠熠出彩,提振我们的信心。但是我们忽略了,一个莫言是否担得起如此庞复的重任?

当然,代表团一行10个人,或许是能够,然而莫言终究是领队,繁杂的管理任务以外,还能否留出时间来思考文学的事?

一个牛逼的作家去领诺贝尔奖,可能人家并不会特别关注他穿什么衣服,哪怕就是一套衣服包打天下,也仍然是牛逼的作家,没有谁敢轻视他。但是人人都会特别关注一件事:那就是他领奖时候的演说。这篇演说分秒之中就会传遍全世界,会有无数双国际水准的同行来鉴赏,这恐怕才是领诺奖最重头的戏。

这篇演说是一个攀上文学顶峰的作家,对一生经验的总结,以及对人类最深沉的思考,以及对世界最犀利的解读。很多人未必看过得奖者的书,但是听完这一篇讲话,就能立见高下,从而断定这届诺贝尔奖是金还是水。

自然,历届的得奖者大都做了十分精彩的演讲,以至于世界角落的人们,忍不住去寻找他的作品,而不是撇撇嘴——希望莫言能够是前者。

所以,一直以来,我就觉得舆论的过度关心不是那么一回事,而给莫言担负的额外责任更危险,最危险的却是莫言当真全都背负了起来,是否还有余力进行犀利的思辨?

一个月前,央视采访莫言时,他就已经疲态尽显,他说“压力很大,不知道自己幸福不幸福”——假如在诺贝尔领奖台上,也是这么一句的话,可真就砸了锅了。

文/纸上建筑

2012年125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转载务必标明作者并给出原文链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