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小瓶盖拧得住“塑化门”吗?

(2012-11-26 09:16:03)
标签:

塑化剂

酒鬼酒

增塑剂

杂谈

白酒“塑化门”爆出以后,很多人预测这是一起“三聚氰胺级”的行业地震,然而,在专业机构的主导的善后跟进中,事件的“震级”却变得越来越轻,最后竟追责到了小小的酒瓶盖上,令人啼笑皆非。

各大酒企均第一时间否认了故意添加塑化剂的猜疑,中国酒业协会也明确指出,白酒中的塑化剂来源于生产过程中各种塑料设备的“迁移”,也并非酒体发酵产生。

但央视《每周质量报告》记者深入到湖南“酒鬼”酒厂采访时,却惊讶的发现,从原料预处理池、到蒸馏生产线、再到储酒发酵桶,全部都是不锈钢容器不锈钢管道,根本没有发现塑料制品的踪影——厂方称,从2006年起,生产线上就不再有塑料设备。

然而,成品酒中却仍然检出了超标2.6倍的塑化剂,厂方为也此感到十分“困惑”。反复排查后,公司把元凶锁定在了包装环节:一个是自动包装线上的一小段塑料管,另一个就是成品酒的塑料盖塞。

对于白酒来说,包装线上的塑料管属于一次性通过,常识推断,不可能流经一回就溶出超标的塑化剂,但是塑料瓶盖却将终生陪伴酒体,从而不幸成为唯一可靠的长效污染源。

果真如此吗?小小瓶盖承受的起如此沉重的“塑化门”吗?

从技术上讲,这是有可能的,尽管令人们感到不可思议。正如以往很多起重大安全事故,最后都会追责到一个临时工身上,来承担最主要的责任,技术上也能说的过去。

早在2011年5月,中国酒业协会就进行了全面测定,发现国产白酒基本上都含有塑化剂,最低超标1.7倍,最高超标8倍,平均超标2倍。半年后酒协发布行业通知进行整改,再半年之后,宣称全国重点酒企的产品已经全部合规——上述所有动作都在行业体系内进行的,公众对此一无所知,直到最近酒鬼酒事发,相关内情才被披露出来。

然而这是食品公共安全事件——去年5月,塑化剂在台湾引起轩然大波,当时很多人就疑惑为什么我们这边却没事,原来并不是没事,只不过我们蒙在鼓里。

仅仅用了几个月,就完成了全国酒业的整改,从全部超标变成了全部合格,先不说如此“神速”是否科学,当作为酒鬼酒这样的“重点企业”在全国大整改完成后悍然出事,已经说明了问题。

记者的现场探访表明,酒鬼酒对生产过程中塑料设备的控制早已非常到位,却仍然超标2.6倍,那么其他酒企呢,那些曾经超标8倍的品牌呢,能确信都整改合格了吗?

实际上连究竟是哪一家超标8倍,到现在公众都一无所知!

即使我们往最好的方面想,就算它们都已经整改好了,但之前出厂的大量产品仍然在市场流转,无召回、无提醒!那些超标8倍的酒呢?继续被人喝吗?——这可是公共安全问题!

体系内无人为此道歉,却在继续致力于淡化影响,比如放出“一天喝一斤白酒,塑化剂不会危害平均寿命”之类的奇谈怪论——这可是卫生部、质监局的专家一本正经的分析。

废话!小孩子都知道,一天一斤白酒,肯定先死于酒精中毒。

这岂不是“一天6个毒胶囊吃了没事”的翻版么?难道我们中国人就只配在这种心理安慰中凑合活着么?

——公众目下没什么办法,懂专业的都在说谎,不懂专业的只能猜疑,而常识又给扭曲的不成样子,只能任“权威机构”牵着鼻子忽悠。

只要专家足够脸皮厚,就一定能成功的实现大事化小、小事化圆,最后把责任推到这小小的酒瓶盖上面,所有的真相和谎言都会被它牢牢拧上,翻云覆雨的大佬们顺利过关。

但是要知道,瓶盖只是个瓶盖,它拧得住一瓶酒,未必拧得住这所有惊天内幕,压力太大的话,是会炸的。

文/纸上建筑

2012年1126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转载务必标明作者并给出原文链接。

纸上建筑新浪微博:http://weibo.com/u/109851228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