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如牛马,死无踪影
(2012-07-26 14:27:19)
标签:
北京暴雨房产 |
两千多年前,圣人孔子家的马棚失火,仆人来报,孔子问:有没有伤人?没有问马。
从此,“问人不问马”的谚语千载流传,成为我们传统中最起码的人道。
两千多年后,故都北京发生了一场罕见雨灾,人们此刻最关心什么,不言而喻。
暴雨之后已有数日,官方的统计在不断更新,做的挺细,连淹死的猪马牛羊等各种牲口都刷新了,但是,没有人的数据。
——这些被淹死的百姓,生前以为自己像牛马,料不到的是,死了以后还不如牛马。
圣人有知该做何言?
二十年来,靠着十几亿庶民如牲口一样的劳作,这个国家发了,孔子的招牌也被收编国有,到世界各地去教化洋人,而在圣人的祖地,他的仁德却被践踏的粉碎。
受苦的人们惺惺相惜,当然有疑问,而管理者可以随意搪塞,说死人必须辨认清楚,才能算他死了。
——看来庶民连都不该有名字,否则死了都不被承认。此等世界,不单孔子,各种肤色的圣人都会傻了。
6天之后,说要召开一场重量级的发布,满屋的记者,长枪短炮,在期待着什么,也不言而喻。
肉食者们又念叨了一遍财产和牲口,然后宣布散会……记者们也都傻了,早知如此,不如呆在家里躲雨。
财产和牲口固然重要,然而,在灾难面前,一切都没有人命重要。他们生前应当得到保护,身后也应该得到尊重。两千多年来,这样的信条从未变过,但是今天,它永远留在了纸上。
尽管多年来从未遗漏纳税,供养了庞大的官办机构,但他们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
尽管一直如同牲口般劳作,他们生前至少还有一个名字,而死后,无影无踪。
文/纸上建筑
2012年7月25日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转载务必标明作者并给出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