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房地产,传销还是实体经济?

(2009-10-11 10:21:50)
标签:

杂谈

文/纸上建筑

谁还认为今天的房地产是一个实体性的行业?

不错,房地产包含了物质生产,联系到钢铁、水泥等实体产业,但只是有联系而已。在北京和上海等城市,普通住宅平米单价都已超过2万元,而建造成本不过2千元。也就是说,房地产涉及到实体经济的部分,只是总规模的十分之一。

当年风靡神州的传销已被查禁。他们是价值100元的化妆品,卖1000元。大家去做传销,目的不是为了买卖这个化妆品,而是追逐900元的利润,这是一种以暴利诱惑的击鼓传花式的金融游戏,但实际上绝大部分花1000元买了化妆品的人成了傻子,只有发起游戏的少数顶端头目赚了大钱。这种游戏,除了有坑害百姓的功效之外,可曾对化妆品行业有什么“拉动”作用?

然而传销也曾被称为“多层次销售”,也曾披着“实体经济”的外衣(把化妆品的神奇功能吹的天花乱坠),但是实际上,它和实体经济的关联,只是1000元中的100元,十分之一。

今天的房地产,和实体经济的关联,也是十分之一。

所以,当各位“专家”谈到房地产的“支柱性”以及“对相关行业的拉动”等等理论的时候,不要忘记上述的比例。

如果这样的房地产行业能够拉动实体经济,那么传销也能,为什么要禁止传销?

思维清楚一点的专业人士已经把房地产归类为金融行业。那么,“金融”又是个什么玩意呢?

纸上建筑认为,“金融”的真正含义,就是传销中的那900元。

美国人几十年,玩的就是这900元。他们把全世界的财富都倒腾到了美国,供给美国公民汽车洋房、环球旅行、穷奢极欲。美国人越玩越大,越玩越上瘾,最后都补不上窟窿,整个“金融”终于崩溃。

我们所有的“金融”技巧,都来自美国,我们运作“金融”的水准,连美国的徒孙都不及,千万不要幻想我们玩“金融”,会有比美国更好的下场。另外,传销也是从美国来的。

房地产的传销式发展,或称为金融式发展(有何不同?),铸就了和传销类同的结局:财富迅速的向上线积累,制造了一个个创富神话,吸引了更多人参与,而当产品交到最后一批消费者手里以后,再也不会有新的下线---消费者的命运会怎样?不妨参照当年被传销坑害的老百姓的血泪控诉的情景。

在实际运行当中,房地产要比传销复杂,但是剥去繁复的外衣,就窥见同样的道理。2千到2万之间的利益通过各种途径被多个阶层瓜分,他们都属于上线。炒房投机者可以说是中间线。真正的下线只有消费者,也就是每一个需要房子来住的普通百姓。

房地产的运气比传销好的多,涨了又涨,还不见收网,因为这是一个全社会参与的游戏,上线们的工具,不仅有暴利的诱惑,还有“土地稀缺”等等歪理的恐吓。数量巨大的下线们,在诱惑与恐慌中,不惜用三十年血汗,接过滚烫的筹码。

但是,下线总有用完的一天,或者总有醒悟的一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