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为有贷款,你才买不起房
(2009-09-12 22:50:06)
标签:
按揭贷款房价杂谈 |
大约是十几年前了吧,那时在中国贷款买房还是新事物,《读者文摘》上刊登了一则笑话:一个中国老太太和美国老太太在天堂里聊天:中国老太太工作攒钱一辈子,得以买新房,住了一年死掉了;美国老太太年轻时就贷款买房,住了一辈子,临死前,贷款才刚还清。这个笑话,把中国人的愚昧说的很不堪。
从那以后,中国轰轰烈烈的从美国学来了贷款买房的本事,到今天,没有谁会“傻”到买房不贷款。实际上,随着按揭的引入,房价已今非昔比,不贷款,你只买得起一间厨房。但是,需要提醒,实际上,你真实的购买力就是那间厨房。
一般来说,作为一个和谐城市的居民,工作七八年之后,有实力买房,应是合理的。但是现在这个概念被偷换成了:工作七八年之后,有实力付首付,贷款买房。那么其后的十五年,你还要为房子打工,负担很重。这样算下来,为了一处栖身之所,需要付出二十几年的辛苦工作。
从前在农村,要得到房子,父子兄弟搬石头请匠人,辛苦一两年,这件事就解决了,以后再挣的每一毛钱,都可以用来享受二锅头和猪肉,绝没有还要为房子贷款辛苦十五年的事情。
在从前的城市,房子要单位分配,但一般结婚后,都能得到一套小户型,十年之后,一般也有换大一点房子的机会。得到第一套房子一般只等待几年而已,之后也绝没有还贷款十五年的事情。虽然工资不高,但你挣到的每一毛都可以用来改善生活,无需为房子再支出。
对照目前,虽然可以通过负债“轻松”得到房子,但是总体评价你为此付出的代价,以及对生活品质的影响,要远比过去为大。
其实不应当这么辛苦,中国人很勤劳,做了很多。卖光了煤炭,给全世界的人都做了玩具、衣服和鞋子,工人日以继夜的做工,白领日以继夜的加班,这么大的劳动强度,不应该二十年才够一套房子。
人们以为贷款买房很精明,以为美国玩了几十年了,是很正确的“金融”安排。但是到2008年美国终于玩砸了,美国人付出了代价。付出更大代价的是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因为通过金融衍生品,美国人买大房子的债务,转移给了这些国家。美国人玩这套玩的最出色,但是也玩砸了,我们还要不要跟?
道理很简单,不管是消费房子,还是汽车,传统的安排都是自己工作够了,挣到了,才去买,才去享受。这也是最为稳妥的安排。但是忽然有一天,有人宣称你们都可以可以提前享受。问题是每个人都要“提前享受”,这么多房子和汽车哪里来?每个人都提前享受了,那么谁去“滞后享受”?难道是银行吗?
做个形象的比方:假如世上有1000个人,但是每年只能生产100辆汽车,每个汽车100元,按照传统的安排,1000个人都要先工作,当然他们是在不同的年龄,每人工作七八年后,有能力付出100元买车,那么1000人会陆续(每年100人到达工作年限)有能力买车,每年100辆的产量也够了,价格也基本稳定。但是假如1000人忽然都要“提前消费”,买车的人今年增加到了800人,怎么办?
首先,车会涨价,涨到1000元一辆,这样,你工作七八年都买不起了,那么有人告诉你,有家银行可以贷款,于是你去贷了900元,首付用的是你工作七八年攒下的100元,拥有了汽车。那么你的贷款900元加上利息是1200元,将用你今后十五年的收入去还。比较一下,你还觉得“提前消费”是很明智的事情吗?
但是谁会从“提前消费”获利呢?1.汽车厂家,100元的车卖1000,获得了暴利;2.银行,贷款给你,获得利息;3.汽车厂家,有暴利可图,时不我待,加紧生产,向银行高息贷款,扩大生产线;4.银行,贷款给汽车厂家,获得更高的利息。这样的循环越多,他们的获利越多越快。那么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