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贴:简评

(2008-07-13 22:24:41)
标签:

教育

分类: 生活杂谈

常被同学问起自己的成长经历,但是总没有时间把这些事情形成文字,正好学校市场部有个专访,转贴过来供大家八卦:)

 

http://beijing.neworiental.org/Default.aspx?TabID=1125&InfoID=230652&SettingModuleID=3310

 

08年度优秀教师系列专访:另类思想者——访杨子江


 

时间:2008-06-06  来源:北京新东方学校   作者:实习记者史晗

 

 

  杨子江现在是北京新东方GRE填空和国外考试词汇的主讲教师,四年前他用一套自创的单词记忆法征服了新东方的面试老师,直接改写了中国学生记忆单词的艰辛史。从2004加盟新东方起,让他最骄傲的事情,不是他在全国各地培训了多少优秀的学员,而是许多学员听完他的讲课后,会忍不住惊叹,“杨子江老师的单词记忆法,居然只用10分钟就解决了单词难记的困惑,这课真的没白上!”

  这个喜欢思考、性格谦和的优秀英语教师真名就叫杨子江,而非艺名、笔名.。他从完全不搭调的计算机领域,转行成为新东方的老师,也曾经在学习英语的道路上彷徨过、沉思过,最终独辟蹊径修得真经。

 

 

从计算机到英语的前尘往事

 

  新东方不拘一格录用人才的招牌是出了名的:只要能够教好英语,不管你的前世今生是学习什么专业的都欢迎;只要能够得到学生的认可,不管你是什么门派的风格都兼收并蓄。

  于是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杨子江经过权衡之后,毅然放弃了自己熟悉的专业领域,成为新东方的一员。但也正是那段与计算机相关的前程往事,使他有机会结缘新东方。

  

    20多岁的青春年华,安稳的国企工作环境,波澜不惊的平静生活下,杨子江不安于眼前的平淡。每天日复一日的机械的工作,维护网络、调试系统,一杯清茶、一份报纸,这是生活的全部。杨子江开始思考未来的路,早已厌倦了看得到尽头的人生,决心在技术上做成国内的领先,希望能谋得更好的职业发展。于是他利用一切业余时间,埋头学习研究技术,啃下一本本厚厚的专业书。

 

  对计算机技术的狂热追求激发了杨子江一发不可收拾的学习热情,几乎所有关于计算机行业的专业期刊,他都自费订了一份,每月的报纸杂志都厚厚地堆了几尺高,在同事的眼中,他被认为是另类。杂志读了无数,杨子江也慢慢看出了门道来,能够从专业的角度辨别文章水平的高低好坏,而且还能有见地地评论一番。这时,他突发奇想,为什么不尝试着去给这些专业期刊投稿呢?他自己也被这个想法所激励,既然决定了就去尝试做,杨子江毫不迟疑。当时的想法是,这样至少稿费可以把报刊订阅费找回来。

 

  第一次投稿,杨子江认真地写出了一篇自认为还满意的文章,满怀期待地邮寄给了心仪的杂志。接下来的日子是漫长的等待,真希望自己的名字能冷不丁的出现在杂志上,那是人生的另一种尝试,充满了挑战。但是,杨子江望眼欲穿也没有等到稿件发表。所有的稿件好像都石沉大海,悄无声息了。杨子江毫不气馁,无数个青灯相伴的日子,一次次的灵感闪现,终于第一篇文章见于报端了,飘着墨香的杂志,让他狂喜不已。

 

  从此写作的激情一发不可收拾,他的专业性文章陆续登上各种期刊,几乎达到了每投必中的高命中率,杨子江的名字被许多计算机专业期刊的编辑所熟知。他开始接受不同杂志专栏的约稿,文章写得不亦乐乎,成为了计算机行业写稿的行家里手,颇有一番舞文弄墨的科技文人气质。以至于后来每个月的稿费能抵上半个月的工资了,早已把订报费给挣回来了。

  随后,一次偶然机会彻底改变了他人生的轨迹。他参加《中国计算机报》的征文活动,幸运地获得了一等奖,是价值在北京价值6000元的微软思科课程培训的机会,短短一个多月的学习,他见识了计算机的高端技术,也流连于北京的繁华和大气。当结束学习,他重新回到自己安逸的生活圈子里,忽然感觉到了失落和空虚。他突然有了对外面世界的渴望,对自我提升的渴望,希望成为一名优秀的计算机网络工程师。于是,他再次进入了刻苦学习的状态,准备在最短的时间内把相关的国际认可的证书拿下。

 

  下定决心就注定不再回头,即使梦想一败涂地,他决绝地辞了公职,再次来到了北京,彻底学习CISCO硬件技术,参加相关考试。当时杨子江为了拿下这三个级别的考试,报了北京最权威的学习班,不分白天黑夜整个人都泡在网络里。那是一段意气风发的追梦岁月,画拓扑图、路由交换编程,上机调试和排错,极大地挑战了杨子江的耐心。最恐怖的考试莫过于CCIE的考试,这是CISCO考试的最高级别,当时全国也只有1000多个人通过考试并拿到证书。最难的是,即使准备的再充分,每天6个座位号却只允许一个人能够通过,通过的理由不仅仅是看成绩,还要看考试的次数,许多有的工程师为此考了两三次还未能通过,而考试费一次就是一万多元。

  这样苛刻的要求让杨子江感到苦恼。整整一天8个小时的考试,除了吃饭休息,其他的时间全部投入其中,上午一进考场,60页的英文文档要在三十分钟以内读完,再根据其要求画拓扑图,编程,调试系统。中午考生去吃饭的时候,CISCO的考官会把建好的网络破坏掉,下午接着的任务还是排错。

  技术的问题,再难再痛苦,杨子江都可以克服,但是英语阅读却是横在面前的一大困难。在30分钟内读完60页的计算机专业文档对他几乎是不可想像的事情。

  杨子江第一次对自己的理想能否实现产生了怀疑,当时心里只有一个想法,要想拿到CCIE的证书,就一定要先学好英语。于是他在北京调研了一圈,一口气报了新东方的很多课程,也包括戴尔、雅思等学校的课程。

 

http://beijing.neworiental.org/Portals/24/new9/2008-06-06-16-44-15.jpg

 

 

自创单词记忆法的坎坷路

 

  毕业多年之后,杨子江重新拿起课本学习英语,经历了一个痛苦的自我折磨的过程。他必须想方设法的往脑袋里塞单词,以尽快提高英语阅读能力,但是单词背了就忘,满篇文章,充斥着许多不认识的单词,杨子江几乎有些绝望。

  他冲到书店里,单词书见一本就买一本,一下子居然就狂买了40多本。那时,为了在短时间内提高英语水平,他充分的利用点滴的垃圾时间。“吃饭排队的时候背记英语单词,晚上睡觉前挑灯夜读看单词,几乎什么刻苦的招都用上了,就是学习没有效率”,扬子江有些自嘲地说,“后来,我就干脆不看单词书了,去买了些语言学发展史的书,有事没事就自己琢磨着单词是怎么来的,分析东方人和西方人思维上的差异。”

 

  有一天他忽然发现,其实英语和中文是不能对等互译的,英语描述问题是以类的范畴来描述,描述的是同性质的范畴,而中文则非常细致,是以个的概念来描述。正是因为这个差距,导致中国人学英语的时候出现了一词多义和熟词僻义这些困扰中国学生的现象,是中国人自己把英语往复杂里想了。他如此解释,“courser这个单词,字典里翻译成‘打猎者,猎狗,骏马,快跑走禽’,其含义繁多难记,但想描述一个跑的比较快的人或者是物而已。通过这种方式总结词汇,就发现单词不再面目狰狞了,而是越记越有意思。”

  同时,一词多义解决起来也简单易懂,从哲学的角度来讲,世界是分为唯物世界和唯心世界,因此一个英语单词,既可以表示唯物概念,也能够解释为唯心概念。听起来饶口,却记起来省心。例如,gloom这个单词,表示唯物现象叫做“光线阴暗的”,表示唯心现象叫做“心情压抑的”,表面上看,这叫做一词多义,但实际上,在英文以类描述的世界里,这属于同一个范畴。《指环王》里面有个角色叫做“格鲁姆”,就是来自这个单词的变化,他是一个双关语的名字,指的是生活在阴暗的山洞里并且心情是极度压抑的一个人物。

  如此深入浅出单词记忆法,起初有人讥笑他背单词走火入魔了,什么唯心唯物,这不是在讲哲学吗,谁会相信啊?杨子江坚持自己的看法,根据这套记单词的方法,短短的时间里居然无师自通地记住了大量的词汇,并赢得了越来越多英语学习者的肯定,改写了背记单词的艰辛史。扬子江开始意识到自己对英语的钟情。

  于是就那么几分钟的思考,让他放弃了钟爱的计算机事业,义无反顾的投身到英语教学的大潮中,至今,杨子江还深深感激新东方收留了他,并认可他的另类的词汇记忆方法。当问到为什么选择到新东方当老师而不是其它的培训机构时,杨子江笑言,因为新东方是当时做的最好的英语培训机构,自己在新东方学英语花了7000多,当然要把这个钱赚回来了。

 

 

加盟新东方的快乐岁月

 

  为了加盟新东方,杨子江说首先需要全面了解新东方。于是2003年对于杨子江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他坚定地把未来的梦想压在了英语上。那一年里,他痴迷英语,来回奔波在新东方的各类大大小小的讲座和演讲的活动中,不论是留学的,还是谈学习方法的,或是励志人生的,他统统都认真地听,仔细地记,并且晚上在北邮以及附近的学校听了大约四十多场讲座,最后算下来听下来的讲座竟到达了120余场。

  面对着自己总结出的厚重的心得和笔记,杨子江发现,每场讲座都有闪光点,却零散缺乏条理,最后他用了三个月时间完整地整理出了三篇有指导意义的文章:《寻找成功人的方向》、《有效的英语学习方法》和《出国留学的方法》,这三篇文章接近十万字,都是自己对新东方精神和当时国内教育界的点滴领悟,也是对新东方教学理念和国内教育领域的总结。当他把这三篇文章贴到新东方论坛后,就迅速被国内各大论坛所转载,今天,依然保持了很高的点击率。后来很多热心的网友还给指出里面的错别字,他认真地一一更正,最后形成了现在放在他博客(http://www.itgogo.net)里的最终版本。

  经过了充足的准备,他决定去新东方面试,并轻松地获得了去沈阳新东方的试讲机会,尽管对自己的单词记忆法很自信,他却从来没有任何教学的经验,甚至也不知道如何去教学。面对和蔼可亲的面试官,杨子江慷慨陈词,仔细地将单词记忆法娓娓道来。虽然紧张,但是新颖独特的学习法依然打动了面试官的心。他们亲切地对杨子江说,给你三天时间,你去自我提升,形成一套完整的讲课风格体系。如果能准备好,你就是新东方的教师。

  三天的时间,恐怕是杨子江最忙碌的三天,一个人闷在宾馆里,整理讲义,对着空荡的墙,充满激情的模拟讲课,并不断修改讲稿。那几天嗓子都快练的沙哑了。三天之后,杨子江给面试官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并在沈阳新东方开始教授他的第一堂词汇课。

  第一次课是考研词汇课,2004年11月的沈阳渐入初冬,面对讲台下一双双渴望的眼睛,杨子江一下就兴奋和紧张起来,调动所有的力量全力讲好第一堂课。最后满怀期待的杨子江,却看到了学生在教师评估表上给出的3.7分的评价。那一刻他有些失落,同事安慰他说,考研的学生在1月份就要考试了,11月来报词汇班,必然是非常功利和挑剔的,这个成绩还算及格。

  杨子江很快静下心来,到教务那里去看完学生的评语,有尖锐的批评,有真诚的鼓励,杨子江找来一个笔记本,把批评的话全部记录下来,并在下一次上课时争取缺点,“我从学生的反馈意见中,获得了无穷的动力,来做好这份事业”,他对学生充满感激。

  在以后的新东方岁月里,他从教授词汇起家,慢慢成长为新东方的GRE填空的名师。曾经一度学生对他的最高评价达到了4.98分,一个接近于满分的肯定。如今,杨子江信奉“不假传十卷,宁真传一言”的原则,来教授独特的单词记忆方法法,让学生避开英语学习的弯路,找到相对轻松的捷径。

     杨子江在新东方的多所学校任教过,沈阳、长春、扬州、济南、北京等新东方学校都留下过他的足迹。他说,2005年第一次在新东方度过了自己难忘的生日,当时正在上课,突然门被推开了,教务秘书代表学校送给他一大束鲜花,那一刻真的很感动。

  2006年的教师节杨子江是在扬州的新东方国际高中和学生一起过的,很热闹的晚会演出。9月10号那天,杨子江的手机里塞满了学生发送的祝福短信,甚至还有以前在沈阳教过的学生发来的问候,这是自己完全始料未及的,当时真切的感受到作为一个老师的光荣,即使分别许久,这些学生还能记得自己,真是莫大的幸福。

  博客是杨子江自己开辟的交流空间,他的博客“深海风暴”的更新一直很迅速,每次下课后,他就到博客上解答学生的问题,并针对课程的设置安排,上传一些最新的资料和笔记,也会时不时的发表自己的心情感言,还会浏览学生的留言评语,发言几句活跃气氛。“自己的博客比较生活化,就是想建立一个和学生交流互动的空间。”杨子江笑言,由于平时自己不善于在课堂上对学生展示才艺表演,其实也没什么才艺,所以博客就成为最好的沟通方式。
他说,虽然做博客是有点费神的事情,但是只要学生支持我,我想自己是能努力做好的,这是杨子江对学生的承诺。

 

 

安静的生活,激励的人生

 

  杨子江外表沉静,内心安静,这与多年的计算机学习有关,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呆着。寂静的夜,随意地放一段霍洛维兹演绎的肖邦钢琴曲,听一首久违的老歌,捧着喜欢的书慢慢品读就是最惬意的时刻。虽然自己不善于文艺表演,但是对于音乐的鉴赏却是靠3000多张CD的收藏和欣赏提炼出来的。

  放假休息的时候,杨子江喜欢旅行摄影,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恩惠。至今他还津津乐道和同事们一起去十渡游玩的情景。一百多号人浩浩荡荡地出发,活动内容包括划竹筏、爬山、坐缆车、游飞艇,一路上欢声笑语。最刺激的项目是蹦极,杨子江登上了蹦极的塔楼,系好安全带,想也没有多想的就跳了下去,面对着绿色的湖水,去体会那种失重的情况下飞的感觉,心旷神怡。
爱好摄影的杨子江喜欢捣鼓相机,每次部门组织旅游的时候,杨子江就成了大家的御用摄影师了。摄影师的结果通常比较“悲惨”,旅游回来,大家都有一堆满意的照片,而照片里却找不到杨子江在哪里。杨子江自己笑称,”摄影师总是处于被遗忘的角落”。

  现在的杨子江性格稳重谦和,但也曾经走过一段叛逆的岁月。高中时代,正是男孩子最调皮的年纪,杨子江也不例外。他说,自己喜欢看各类的课外书,常常沉浸在自己小小的天地里,肆意放任自己的兴趣,博览群书似的阅读,唯独不热衷学习,因此考试成绩也常常不理想,自然不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一次杨子江参加《中国青年报》举办的全国中学生智力竞赛,考的都是课外知识,几个回合下来,他居然获得了全国第一名的好成绩。当学校的领导看到报纸上的报道时,还以为报纸把学校的名字写错了,因为杨子江在学校的知名度几乎为零。当学校把杨子江请到教导处时,他忐忑不安,也不知道自己得奖了,当时吓得面色苍白,因为印象中只有翻了事的学生才会被“请”到教导处去,没有想到那一次居然是去接受表扬的。
如今已为人师的杨子江还是很严肃地告诫自己的学生,在学习的年纪要珍惜宝贵的光阴,好好完成学业,不要让自己将来走弯路,留下人生的遗憾。杨子江自己反省说,如果当时好好学习,现在或许会走得更远。

 

  有些人会影响自己一生,也许他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生导师,但是就是那么简单的一句鼓励,或者是朋友般的祝福,都会改变一个人很多的想法,甚至一生的轨迹。至今,杨子江一直感激《中国计算机报》的一位编辑,但是每次退稿时,这位编辑都会仔细地帮助他分析文章写的不好的原因,并积极鼓励他根据不同期刊的写作风格来量身写作文章。一次次的鼓励的信件激发了杨子江写作的信心和动力,终于在遭受了无数次失败后,文章终于一次次被刊登出来。如今,杨子江对那位编辑仍怀有深深的感激,“如果不是那位编辑的鼓励,我根本不会坚持下去的,以至于以后自己完成那些看似不可能的挑战的时候,今天会想起那个编辑对自己的鼓励!”

  还有一件很久远的往事,杨子江依然历历在目,他完全没有想到自己不经意的安慰居然改变了一位朋友的命运。这是一位和杨子江关系很要好的哥们,在美国打拼了四年,异乡的艰辛日子令他的生活并不如意,正处于人生的低谷。在美国黑色的夜晚,这位朋友给国内的好朋友挨个的打电话,哭诉心中的苦闷。杨子江接到这位朋友的电话时,他已经对六七个朋友打过电话了,对生活已经完全绝望。在电话中,朋友泣不成声。杨子江握着电话,一直不停地劝慰朋友,说你在美国不容易,我们在国内也不容易,咬咬牙就挺过来了,只要不放弃希望,你就会熬过来的。

    若干年后,那位朋友还真的咬紧牙关挺了过来,生活重新充满了阳光。在美国拥有了自己的公司和产业,后来,当朋友连声对杨子江表示感谢时,他早都忘记自己当时面对这个曾经哭泣到天昏地暗的男人都说过什么了。他惊讶于鼓励的力量。

 

  今天,不论是站在新东方的课堂上,还是面对生活的挫折,杨子江一直相信,对于正在追寻梦想的人,对于正处于人生失意关口的人,一句鼓励的话真的很重要。“可能你自己并不经意的一句善良的表扬和鼓励,能改变了一个人一生的方向。但对你自己来说,鼓励别人并不会使自己减少什么,而对于被鼓励的人来说,那是无价之宝,那是他的精神支柱。所以请不要吝啬自己表扬的语言,去真诚地表扬、去鼓励身边的同学、朋友,而不是挖苦和讽刺。”

  不确定的未来总让人充满憧憬,杨子江很喜欢这个小故事,讲的是一个勤奋的员工问他的老板,为什么自己这么的勤奋,披星戴月的工作,却不如别人那么的成功呢?他的老板说,谁告诉你勤奋就一定会成功呢?成功的人未必一定是最勤奋的人,而是那些智慧的人,是那些让勤奋的人甘心为其工作的人。对于成功,杨子江淡然一笑,“一个人的发展,首先是自我的实现,然后才是到对社会的回报。自我的实现能够通过努力和勤奋已经实现,所以下一步应该是转变思维,去做智慧的人,而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回报。其实成功并不是结果,而是一种奋斗的过程,所以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大家都是在成功的路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