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6/bmiddle/41772a55t97333fcb5d15&690
尊敬的
杨振宁先生、翁帆女士,尊敬的周光召先生、顾秉林先生,许鹿希先生,潘国驹先生,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各位读者,大家下午好。
很高兴,今天能有机会在这里和大家相聚。大家已经看到,今天的三联,迎来了几位尊贵的客人,他们亲自莅临这里参加这样一个活动,真让简朴的三联书店有种蓬荜生辉的感觉。古人说“斯是陋室,唯吾德馨”,今天这里温馨的气氛,说是各位嘉宾的大德高贤带给我们的一点也不过份。
今天我们要向大家介绍的是新书《曙光集》,由杨振宁先生著,翁帆女士编译。编入的文章,多是杨先生所写的散文随笔。作为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杨先生的名字可谓如雷灌耳,家喻户晓了,但是作为一位优秀的散文随笔作家,大家对杨先生却未必十分了解。其实,像许多科学大师一样,杨先生也有着非常丰富的内心世界,感情充沛,才华横溢,几十年中,杨先生以饱含真挚情感的笔墨写下了一些感人至深的文字,深为文坛所称赏。例如他的散文《邓稼先》就曾被选入了初中语文课本。但杨先生毕竟是科学家,他并没有把出版随笔集看得很重。所以他的散文随笔发表以后,结集出版的很少。这一次,杨先生是在翁帆女士的协助下,将自己所写的散文随笔,以及有关二十世纪量子学发展史和中国高等教育发展问题的文章进行筛选编辑,编入文集中的50多篇文章,最早的一篇写于1979年,最新的一篇写于2007年,从写作时间上来看,全部都写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年代里,似乎表明杨先生是有意识地要将自己在中国改革年代(也是中国迎来曙光的年代)里所思所想做一个总结。书中收录的文章有一半以上从未结集出版过,另有多篇文章译自英文,在本书中是首次以中文形式发表。因此可以说,这本书是杨先生的一部新著,也是杨先生30年来的一部重要的著作集。用杨先生自己的话说,这部书“展现了二十世纪一个人的历史,展现了二十世纪一个学科的历史,也反映了二十世纪一个民族的浴血重生的历史。”
意思是说,这是一本可以以小见大的书,是一本可以透过一位科学家的经历和感受来领悟一个社会的时代精神的书。的确,当我们读到《邓稼先》、《父亲和我》这样饱含沧桑的追忆文章,谁能不为作者那一片中华民族的赤字之心所打动呢?谁能不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振兴和腾飞感到欢欣鼓舞、无比自豪呢?
作为出版者,我要为三联书店能有幸出版杨先生的著作感到荣幸。杨先生可谓三联的老作者了,他的第一本随笔集《读书教学四十年》,就是在20年前的1987年由三联书店出版的。20年中,三联始终在关注着杨先生的新著作。这一次,是我们在互联网上读到一则简讯,介绍杨先生近况,说翁帆女士正在帮助杨先生把一些英文作品译成中文,并将这些文章编成一本新书。杨先生说,他自信这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于是我们便与杨先生联络,希望接受这本书的出版。当时,与杨先生联系的出版社也已经有好几家。我们很感谢杨先生对三联的信任,他很快就决定和三联签订出版协议,并亲自编定书稿,选定照片。三联对这本书的出版是相当重视的,我们把它当作重点书,马上组织得力的编辑,在时间和生产紧张的情况下,为这本书的出版做出许多优先安排,保证了它能在新年伊始就与大家见面,在即将举行的一年一度的北京图书订货会上开始发行。杨先生在出版工作中也给予我们许多支持与配合。他几次亲自审定校样和版式,亲自动笔反复修改文稿,连一个字一个标点都不漏过。大家可能注意到,这本书的编排方式带有科学论文集的特征,它严格按照时间顺序,在每一篇的目录前都添加了一个表明年代的数字编号。这个编号也是杨先生亲自编定的,它充分反映出本书作为一位科学家的作品集的特点。总之,在编辑出版过程中,杨先生所表现出的一位杰出科学家的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都令人尊敬和钦佩,值得我们学习。
这本书对杨先生来说,是30年的随笔写作的总结之作和代表之作,又是继往开来之作。他把这本书命名为《曙光集》,意思是他在这本书里展望到了新世纪的曙光。具体地来说,这曙光是什么呢?杨先生所说的曙光,是二十一世纪一个民族蓬勃崛起的曙光,是二十一世纪我们国家基础科学发展的曙光,是二十一世纪杨先生个人生命充实愉快的曙光。所以在《曙光集》这本书里,杨先生收录了十六幅最绚烂的彩图,不是把它们放在书的开头,而是放在书的结尾,这可能就是杨先生的某种暗示,意味着美好的风景在曙光的后面呢。
http://s4/bmiddle/41772a55t7585208e88b3&690
(杨振宁夫妇在新书发布会上)
曙光之后是什么,是毛泽东笔下的“东方欲晓”,是梁启超笔下的“其光大道“,是陈亮笔下的“赫日自当中”。杨先生在本书《前言》中说,“幸运地,中华民族终于走完了这个长夜,看见了曙光。我今年八十五岁,看不到天大亮了,翁帆答应替我看到。”
从这句话里,杨先生对祖国强盛、民族腾飞的殷殷期盼言溢于表,令人为之动容。由此我们不能不联想到杨振宁先生曾经为科学的发展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从而为我们的中华民族所带来的光荣。从杨先生的经历和成就,我们知道他正是一个以自己的埋头苦干迎接中国的曙光的人,是一个时时刻刻想着要为中国人争光,为中华民族争气的人,是一个鲁迅所说的那种堪称中国的脊梁的人。对此,杨先生自己解释说:“我一生最大的贡献就是改变了中国人觉得自己不如人的心理。”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感觉到这位科学家将自己个人的事业和民族大业融为一体的博大胸怀和崇高境界。这种胸怀和境界,体现在《曙光集》这本书的每一篇,每一页,体现在每段文章的字里行间。今天,在这部著作出版之时,我希望它的读者都能读出作者的真情感,真境界。
最后,预祝《曙光集》出版发行获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http://s4/bmiddle/41772a55t97335a370dc3&690
(杨振宁夫妇参加中国出版集团2008年4月在郑州举办的读者大会引起轰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