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三联书店李昕
三联书店李昕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285
  • 关注人气:8,78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陈志华、楼庆西讲座的开场白

(2010-12-12 17:00:52)
标签:

文化

杂谈

分类: 书评

 

    大家早上好。

    借天津国际书展举办的机会,三联书店在这里举办一场有关乡土建筑和乡土文化的讲座,主讲人是来自清华大学的三位建筑学教授和专家,他们是陈志 华先生,楼庆西先生和李秋香女士。为什么在这个时间举办这样的讲座呢?这是因为,今天这个时刻对于三联,同时对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几位学者,都是非常重要的。对三联来说,2008年是生活、读书、新知三家出版机构合并成立三联书店60周年,为了纪念这个重要的时刻,三联书店安排了一系列的活动,而今天的讲座就是这一系列活动的组成部份;对清华大学的几位学者来说,即将来到的2009年是他们组建乡土建筑研究小组,开展乡土建筑考察和调研20周年。这20年中,他们的考察和调研形成了大量学术成果,其中最重要的成果“乡土瑰宝”系列全套910册,最近已经由三联书店出齐。在我们看来,这是一项十分难能可贵的工程,也是一项非常值得纪念的工程。于是,三联书店和“乡土瑰宝”的作者商定,用一个讲座的形式,向广大读者介绍他们的新书。

 

    说到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这几位教授,广大读者想必并不陌生。陈志华先生和楼庆西先生过去都曾经是梁思成先生的高足,如今都是德高望重的老先生了;李秋香女士则还是年富力强,目前仍然是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中坚力量。他们与三联是老朋友,与三联的读者也是老朋友了。熟悉三联的读者都知道,三联书店作为一家强调人文精神,思想智慧的出版机构,长期以来,在组织出版社科文化类图书时,一向是把建筑文化类图书作为一个板块来规划的。三联在这方面的出版物,曾经引起过十分强烈的社会反响,这当然也与清华大学这几位教授的倾力支持分不开。早在十几年前的九十年代后期,三联作为一种尝试,用彩色图文书的形式开始出版一套题为“乡土中国”的丛书,而这套丛书的第一本<楠溪江中下游古村落>,作者就是今天的主讲人陈志华先生,这本书出版后影响甚大,连续重印数版,总印数达到32000册之多。此后,陈志华先生又在三联出版了<外国古建筑二十讲>,楼庆西先生在三联出版了<中国古建筑二十讲><中国小品建筑十讲>,其中的<中国古建筑二十讲>还获得了国家图书奖。可以说,三联在建筑文化类图书上被读者了解和认识,就是从陈先生和楼先生开始的。但是他们与三联合作中最为重大的项目,却是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乡土瑰宝”系列。这套书作为中国出版集团十一五规划重点项目,也曾经在2006年的中华优秀出版物评奖中获得提名奖。

 

    “乡土瑰宝”系列一共910册,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展示了不同类型的乡土建筑的美学特征和文化特征。作为集体考察和调研成果的汇总,这些成果是来之不易的。它是几位教授带领学生无数次深入乡村,逐渐积累而成的。20年中,他们的足迹踏遍了半个中国,他们的汗水洒遍了山山水水。和在城市书斋里面闭门造车不同,他们不满足与在现成的资料堆中著书立说,他们的研究是走向乡村,走向田野,走向民间的。将建筑学的视角与社会学的调查相结合,使他们的研究建立在大量鲜活、生动的第一手资料之上,于是,他们的著作不仅研究是全新的,而且照片和测绘图也是全新的,全部来自于他们亲历亲见的乡土之中,处处散发着乡土中国特有的质朴而清新的文化气息,时时给予读者一种似曾相识但却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惊喜。这是清华大学乡土建筑研究小组的老师和历届同学们多年的共同成果。这一点,大家只要读一读丛书前面的“总序”就可以一目了然。除了调查研究和田野教学活动以外,他们也在无时无刻地、尽心竭力地抢救着祖国的建筑文化遗产。他们在田野中狂奔,和商业化城市化推进中的建筑拆建赛跑,20年中,不知有多少珍贵的乡土建筑文化遗产因为他们的出现而得到了保全,不知有多少乡土建筑村落因为他们的努力而列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也不知有多少宝贵的建筑学和建筑史资料因为他们的收集而得以留传。在这个方面,他们对我们民族文化的贡献,显然是更加令人敬佩和感动的。

 

    我想,这20年,对于陈先生、楼先生和李女士来说,是不平凡的20年,也是倾注了全部精力和心血的20年。在这20年中,他们无论是对社会、对事业还是对人生,都会有很多独到的感悟,而在这些感悟的背后,又有许多精彩的故事。我相信今天的各位来宾都和我一样,十分期待分享几位专家学者的故事和感悟。

 

    谢谢大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