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海:“沐恩”多伦路

(2010-07-12 09:05:18)
标签:

上海

多伦路

鸿德堂

鸿德书店

沐恩堂

牧师

圣经

上帝

旅游

是在上海的多伦路。

一家三口闲游,不经意在一家书店门口,看见了“内山完造”。

上海:“沐恩”多伦路

上海:“沐恩”多伦路

上海:“沐恩”多伦路
pony有些困惑地拉拉他和服上的棕绳,在他这个年龄,要理解鲁迅和内山的那段历史,还是太过沉重和久远了。
上海:“沐恩”多伦路

还是身后的书店更吸引他。

进去看,原来,是基督教书店,顾客少,很安静。因为有冷气,pony一下子像找到了家,坐在沙发上,不请自拿剥了茶几一块糖吃,不走了。

门口有位老婆婆,正和买书的顾客聊天,看我们进来,很热情地打招呼,用上海口音很重的普通话问pony——

几岁了?哪里来?

这一问,问出了很多故事。

老婆婆今年已经九十三岁,她说她的家族都长寿——爸爸活到一百零四岁,姐姐活到八十九岁……现在全家人,只剩下她自己。

她说,她很心安地等着,有一天,和家人团聚。

但现在,她还有很多事情做。

她原来在上海人民广场的沐恩堂做牧师,做了三十多年,现在退休了,依然愿意接近上帝,有时候过来这边转转。

人民广场的沐恩堂啊,后来上网一查,大名鼎鼎的地方,而且,以女牧师布道出名。只是,当时不好意思问婆婆,她是其中的哪一位——看了这贴子,有谁知道的,一定告诉我。

上海:“沐恩”多伦路

 

刚刚和婆婆见面时,pony很拘谨,拿着我买的牛仔布衣《圣经》和婆婆合影,满脸的陌生和生硬。

他还没有在这个时空里缓过神儿来。

上海:“沐恩”多伦路


上海:“沐恩”多伦路

待他和婆婆都坐下来,就放松了很多。婆婆在和我们聊天,pony拿起了茶几上的大字《圣经》。

上海:“沐恩”多伦路

 

这样一个难得机会,我启发他,“pony,你对上帝有什么问题,可以问奶奶啊。”

本来以为他不会有兴趣,谁知道,他很认真地问了一个问题,“上帝住哪里?”

这个问题,在在是孩子的疑问,但是,要怎样回答得让孩子还能懂得呢?

九十三岁老人,三十多年牧师经历,面对一个不到八岁孩子的提问,她会怎么说?

 

“上帝啊,他住在我们心里……”婆婆用她绵软的上海口音讲述到。

上海:“沐恩”多伦路

pony有点不理解。婆婆问他,“你知道静电吗?”pony点头。

“静电看不见,但静电存在吗?”婆婆伸出手去,“风也看不见,但是它们真的存在……”

上海:“沐恩”多伦路

pony渐渐听得入迷……
上海:“沐恩”多伦路

他在思考。

上海:“沐恩”多伦路

他小小的心灵一定感受到了什么,看他笑容初现。

上海:“沐恩”多伦路


接着,他问了第二个问题,“上帝说话吗?”

婆婆满面笑容,拿起了《圣经》——

“他说的话,都在这里啊!”
上海:“沐恩”多伦路

 

上海:“沐恩”多伦路

上海:“沐恩”多伦路


上海:“沐恩”多伦路

上海:“沐恩”多伦路

上海:“沐恩”多伦路

上海:“沐恩”多伦路

上海:“沐恩”多伦路
pony接过去,自己看。
上海:“沐恩”多伦路

九十三岁的婆婆,绽放的笑脸如此迷人。
上海:“沐恩”多伦路

婆婆很忙,吃过中饭,还要和一群友人聚会——那些年轻朋友,想听她讲经。

她和pony很有缘分,她属马,pony也是。

她走后,pony让我们继续在多伦路上转悠,他自己留在店里。

我中途回来看他,好奇他一个人留下做什么,结果发现,他在读《圣经》——
上海:“沐恩”多伦路  

——虽然,姿势不雅。
上海:“沐恩”多伦路

 

我和tang出门,仿佛遇见熟人一样,就遇见了鸿德堂——这座中国唯一一个带檐的中式教堂。

上海:“沐恩”多伦路

 

上海:“沐恩”多伦路
 
鸿德堂原来由基督教北美长老会创办,堂名就是为了纪念该会的著名传教士、美华书馆负责人费启鸿(Geoge·F·Fitch,1845-1923)。最初的地址就在北京路清源里美华书馆,堂名思娄堂,是纪念美北长老会第一个来华的传教士娄理华。20世纪初,美华书馆迁到北四川路横浜桥扩建。1925年,思娄堂也北迁到虹口的窦乐安路(今多伦路)重建。并改名为鸿德堂,以纪念1923年去世的费启鸿。1928年10月新堂落成。
窦乐安路地皮原是美华书馆,是近代上海规模较大的出版和印刷机构。1920年拟定在此建造教堂,1925年美国北长老会资助一万美元,其余款由中国教徒募捐,建堂工程正式开始了。当时正逢我国民族主义高涨,基督教内提倡本色化,因此教堂设计打破传统的教堂建筑式样,屋顶采用中国传统的斗拱飞檐结构。
教堂平面呈长方形,2层,因上层中厅高出两边侧廊,故外观拟3层。底层设小厅还办了修德小学,二层为礼拜用大厅,主楼建筑面积为700多平方米。入口处为方形钟楼,屋盖为四方攒大屋顶,房屋外墙清砖砌筑,并有仿木构架的红色水泥圆柱,檐下绘重彩画。建筑外貌为中国宫殿风格,局部处理中西掺杂。
1992年8月30日鸿德堂正式复堂。现在每星期日上午举行礼拜一次,还有祷告会、唱诗班活动。
 

上海:“沐恩”多伦路

上海:“沐恩”多伦路

上海:“沐恩”多伦路

我不知道,在pony心里,究竟,上帝是怎么样的,他是否真正理解了婆婆的话。

他自己留在书店读《圣经》时,我在门外看鸿德堂的十字。

上海:“沐恩”多伦路
tang在拍多伦路上的杨梅摊子。
上海:“沐恩”多伦路

我们一家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怀想着上海行的这个上午,满怀温暖和感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