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成都:为什么人们总忘不了成都的草堂?

(2010-05-21 08:35:42)
标签:

成都

杜甫

杜甫草堂

浣花溪

绝句

旅游

分类: 玛丽亚的后花园

杜甫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无需多说,哪一个孩子没背过“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呢?

这两句诗,恰恰就是杜甫住在成都时写的,千古绝句,实际上写的就是他家门口的景致。

随便问一个中国人,杜甫生在哪里,死在哪里,能答上来的,一定寥寥无几,但是但凡有点游历的中国人,都知道,成都有个杜甫草堂吧。

 

所以,即使是骑自行车环游中国这样的大举动,也有人郑重其事地选在这里作为开始。

不过,这也有“历史依据”哦——

史载三国时蜀相诸葛亮送费韦出使东吴,在此设宴饯别,诸葛亮深感费韦此行路途遥远,联吴抗魏任务艰巨,故说道:“万里之行始于此。”

成都:为什么人们总忘不了成都的草堂?

 

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由陇右入蜀。靠亲友帮助,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第二年春天,茅屋落成,称“成都草堂”。 在这里,杜甫先后居住了将近四年,所作诗歌流传至今的有240多首,其中就包括千古传诵的《江村》《春夜喜雨》等篇,而最有名的是那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成都:为什么人们总忘不了成都的草堂?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成都:为什么人们总忘不了成都的草堂?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浣花溪水,不是因花得名,当时很多沿溪居住者多以造纸为业,他们取溪水制十色彩笺,“其色如花”,溪因此而得名。 

成都:为什么人们总忘不了成都的草堂?

成都:为什么人们总忘不了成都的草堂?

 

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

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
成都:为什么人们总忘不了成都的草堂?

 

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
成都:为什么人们总忘不了成都的草堂?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唐宋诗醇》云:“极无聊事,以直写见笔力,入后大波轩然而起,叠笔作收,如龙掉尾,非仅见此老胸怀,若无此意,诗亦不可作。”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成都:为什么人们总忘不了成都的草堂?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成都:为什么人们总忘不了成都的草堂?

成都:为什么人们总忘不了成都的草堂?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成都:为什么人们总忘不了成都的草堂?

成都:为什么人们总忘不了成都的草堂?


成都:为什么人们总忘不了成都的草堂?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成都:为什么人们总忘不了成都的草堂?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杜甫草堂2000年后整修,无意中发现此处唐朝民居遗址,经专家判定,这几户人家都是杜甫的邻居,地上沟渠就是当年的排水道。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杜甫居此四年有余,这四年成都给了他一生中难得的悠闲时光。
成都:为什么人们总忘不了成都的草堂?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那黄鹂鸣的翠柳——在春天的成都,就是这样的。

(拍这两张照片,也是为了让pony看看,究竟什么叫“柳丝”)

成都:为什么人们总忘不了成都的草堂?

成都:为什么人们总忘不了成都的草堂?

 

你知道了吗,为什么人们总忘不了成都的草堂…… 

成都:为什么人们总忘不了成都的草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