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8月6日下午)圣莫里茨:童话的奢侈读法

标签:
瑞士一家亲圣莫里茨童话海蒂海蒂小屋赶雪节的铃铛旅游 |
分类: 张看之瑞士一家亲 |
这样的地方,私人别墅、五星酒店、名牌专卖云集,你在街道这边喝咖啡的空当,几步之遥的对面,朋友已经足够试穿买好一件价值几千元人民币的mammut的户外冲锋衣,对于一个普通的中国三口之家,在圣莫里茨,我们能做什么?
圣莫里茨的午后,阳光仿佛是上帝的抚爱之手,所到之处,舒心柔和得像一首歌,让你不能不心生感动和虔诚。我们一家三口从前往考尔维利亚的缆车途中车站羌塔雷拉下车上山,沿着海蒂鲜花小径徒步而行,去寻找海蒂小屋。
《海蒂》是瑞士享誉世界的儿童文学名著,当年秀兰·邓波饰演的阿尔卑斯山女孩海蒂,让全世界知道了瑞士阿尔卑斯山地的迷人魅力。Pony认识瑞士,就源于《海蒂》这本书。他曾写过一首诗《我真想去瑞士》,里面有一句,“我想去海蒂爷爷的高山牧场,看看海蒂小屋里都有什么东西……”
这里的海蒂小屋(Heidihutte)是1979年拍摄电影《海蒂》时使用过的,拍摄完毕后移至此处,据说全木质的小屋建筑本身,已经有超过200年的历史了。小屋不大,真的坐落于高山之颠。透过小屋的窗户,可以远眺伯尔尼纳阿尔卑斯山脉。Pony爬上海蒂睡觉的阁楼,像小海蒂一样透过小窗外望,“快看,雪山和杉树着火了!”“夏天的傍晚,山峰和树木都着火了,是玫瑰色的”,海蒂在书里说的和pony诗中所写的这一幕,正在这座被两百年阳光晒得古铜的小屋窗外上演……风趣的导游John问pony,“这个小屋和你想象的一样吗?”不料,pony回答,“不一样,《海蒂》书里说,海蒂经常向外看的小窗户是圆形的,而这个是长方形的,还有,这里只有牛圈,海蒂和爷爷养的羊住哪里呢?” John大惊,“哦?那……或许是书里搞错了?”
下山的小径满是鲜花,极盛时居然可以有100多种,小径沿途有专门介绍阿尔卑斯山区高山植物的木牌,游客可以随手取阅相关资料,这是一条名副其实的童话之路。
鲜花小径的拐弯处,有一张木椅,静静等在那里,坐下来,整个圣莫里茨湖都在眼底,懂得在这里放一张椅子的人,一定明白享受的真意。John带了一本英文书,他牵着pony的手,走过去,坐下来,打开书,一页一页,用英语,给pony讲了一个故事。
(海蒂小屋后的木椅,在这样的童话世界里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很懂得享受“当下”。)
圣莫里茨所在的上恩嘎丁地区,每年春天都有一个传统节日“赶雪节”,这一天,孩子们为了赶走冬天的恶魔,戴着大大的铃铛,要出咣当咣当的声音,从每家每户门前走过,他们会将得到的钱和食物互相分发。这就是《赶雪节的铃铛》这本童话的背景,这本书的插图作者是瑞士“国宝级”的插图作者阿洛伊斯·卡瑞吉特,他是第一届国际安徒生图书奖插图奖的得主,瑞士有座“宝石城市”施泰因,满城建筑的装饰都是湿壁画,而有一家酒店的整面外墙,就是卡瑞吉特画的,没有一幅重样。参加“瑞士一家亲”活动设计我们自己的出行路线时,我们的梦想之一,就是去看看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绘本,没想到,在这里,我们与他相遇。
“在遥远的高山上,住着一个像你们一样的小男孩……”站在木椅背后,和孩子一起聆听这个充满瑞士风情的童话时,圣莫里茨的傍晚正悄悄来临。空气中,满是阿尔卑斯山的香草味道,欧洲最奢华的度假胜地“迷死人不偿命”般地把美铺陈在我们眼前,而我们却在孩子的故事里挥霍着分分秒秒,在瑞士,第一次知道,童话居然可以这样奢侈地阅读。
第二天早晨,在Schweizerhof酒店的餐厅里吃早餐时,我们品尝到了恩嘎丁的特色甜点——果脯馅饼Birnebrot,用各种果脯裹上黄油面皮制成的甜馅饼,甜得保证让所有喜欢甜食的小孩子欢心鼓舞。邻桌的同团队员正津津乐道分享昨夜今晨拍到的圣莫里茨的绝色美景,忍不住就又吃了一块那个馅饼。一抬眼,餐桌窗外的阿尔卑斯山尖,正被朝阳抹上一层金粉,这时才明白那句话,在圣莫里茨,奢华就是自然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