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上午)圣莫里茨:奶酪是怎样制成的?

标签:
瑞士圣莫里茨奶酪制作旅游 |
分类: 张看之瑞士一家亲 |
我们参观的奶酪场,是真正的手工作坊,现场就有一位奶酪师傅亲自制作奶酪。
这是他的“工作室”全景。
这位师傅叫peter,不苟言笑,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有着手艺人特有的极端的负责
和骄傲。他的眼睛始终盯着的是那只温度表,上面的数字不能超过43.2度。
在瑞士,手工制作奶酪,都要用到上图中的那种大铜锅,能装下两百公升的新鲜牛
奶。牛奶直接从牛身上挤出来,不需要杀菌、添加任何非天然的东西——在奶酪工
厂,需要添加凝乳酶和发酵剂,在这里,他们使用的是小牛的胃膜。
使用小牛或小羊的胃膜制作奶酪,是很悠久的奶酪制作工艺。据说,奶酪最早能出
现,就是中东人使用牛或羊的胃做成的袋子来运输牛奶,经过长时间颠簸,发现牛
奶居然成了乳状,这才知道,牛羊的胃膜有如此功效。我一直很好奇,想知道这种
胃膜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但却没有机会看到,问遍了周围的人,也少有人知。
peter这位专家对于我的疑问一点不惊奇,他说,这里做奶酪,使用的是小牛的胃膜,
两百公升的牛奶,大约只需要加入30毫升的小牛胃膜。这种小牛必须很小,不能超过
三个月大。难道因此要牺牲很多小牛吗?peter说德语,没有仔细解释,但是他强调
一点:他们不会为了小牛们的胃膜而杀掉小牛。我猜,那些小牛可能是自然死亡的吧。
小牛的胃膜主要是为了凝乳,把它们加入牛奶之后,就要加热熬制。
熬制的牛奶要始终维持在一定的温度,不能过热,温度是否适宜,全靠这一膛炉火。
这是烧火的天然木材。
从peter劈材的斧头和手套看来,这里做奶酪,不是做秀给游客看,而是实打实的真干。
不经意抬头,发现了这一串熏制香肠,就是我们在餐桌上吃的那些,原来,是利用
熬制奶酪的余热和余香熏制而成,这样的香肠,不美味都没有道理。
看过我们瑞士电视节目的人,都会有点疑惑:怎么爸爸总不现身?其实不是不现身,
而是他的每次现身,几乎都和“吃的”有关,这不,奶酪场里的重头戏,全靠他出
场博彩了。
做奶酪要先换装,穿上防水雨靴,戴上防水的白围裙,小小得意一下:换装之后的
tang,风采很是迷人啊!所以,别看镜头里只有他和peter两个,镜头外,全是欣赏
的观众,其中还不少美女呢。pony更是不断给爸爸加油。
(顺便说一句:男士要想给自己加分,一定找机会在女人面前做点手艺活儿,tang
能打动我,原因之一就是“手巧”啊)
第一步:两百公升牛奶熬制出来的奶酪粒,要靠peter和tang两个壮劳力用布包从
铜锅里取出放到这个成型的大箱子里。Peter不会浪费一点点材料。
第二步:趁Peter去收集剩余的奶酪粒,tang已经奉师傅之命,在奶酪块上蒙上纱
布,拼命用力压。
第三步:取下纱布,露出压好后的奶酪块。还得再炫耀一次,tang的这身红白黑搭
配,真是帅啊!
第四步:使用特殊的奶酪铲,将大块奶酪分割成大小一致的小块。
第五步:两个人密切配合,将切好的奶酪块装入圆桶。这时的奶酪块还很烫呢。
tang还算手脚麻利,Peter对于这个“徒弟”的处女秀比较满意,这一步很快完工。
Peter把木板上的每一粒奶酪都收集起来,绝不浪费。这些“边角料”送给我们品尝,
味道真是好极了。
第六步:装桶后的奶酪,要先盖上塑料圆盖。
第七步:在塑料圆盖上加压黑色圆石头。Peter的动作熟练快捷到令人眼花。
tang很快取得师傅的信任,可以上手压石头了。
全部压好后的样子,很酷吧。
第八步:铜锅里剩余的乳清,要倒到桶里。它们还能做什么呢?后来我们喝到瑞士
独有的一种饮料revela,据说就是用牛奶的乳清做的。
做奶酪是体力活儿,Peter也要停下来擦擦汗。他身后倒扣的箱子,就是刚才两个人
做的奶酪,现在密封在里面。
第九步:奶酪入库。做好的奶酪,要放进专有的奶酪仓库,进行冷藏和发酵,这个
作坊的仓库门口显示的温度是14度。
弯下腰,进门口,我们的帅哥导游很适合做这种“表演”。
第十步:入库后的奶酪,放置一段时间后取出,先用盐水浸泡。
第十一步:然后上架等待发酵。一般的奶酪放三个月左右就可以上市销售,但有的
要放置一年或一年半,有些特别的奶酪,甚至要放到不见光线的山洞里,一放就是
三年五载。在瑞士,极品奶酪甚至可以作为硬通货,专门有人收购储藏——也就是
说,这一架子的奶酪,完全可以看做是一排排瑞郎放在那里。
这一排排奶酪,颜色越浅年龄越小,颜色越深年龄越老。
这里的老板,在向我们介绍他的“硬通货”们。
成熟的奶酪,要打上这里特有的标签才上市。不知道tang做的奶酪,出售时会不会
价格提高些。
左下角的东西,是刷子,奶酪上市前都要刷一遍。
据说,这里的奶酪在附近很受欢迎呢。这是运输奶酪的木质推车。
也有现代化的运输车辆。这是pony处理过的效果,他很喜欢这样的表现力。
临走时,看见这些在奶酪仓库外面晾晒的木制奶酪托板。对于它们,我们才是那走
马观花的风景吧。